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麻街岭下郭湾村
郭建辉
文章字数:1615
  巍峨秦岭,百峰绵延;国之中龙,蜿蜒逶迤;岭分南北,水流东西;东南一隅,鹤城商州,商鞅封邑,历史厚重。
  商州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是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山清水秀,风光迷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会集胜游之地,他们曾在商於古道上留下无数不朽的诗篇。
  商州城西十余里有秦岭支脉麻街岭,东依仙娥削壁,西望熊耳山主峰,南通金陵寺,北至野人沟。麻街岭山高岭大,地势险要,树木丛生,溪水潺潺,麻街岭自古就是兵家要地,岭上现有闯王寨、闯王点将台等遗址,是一处攻守兼备的战略要地。
  站在岭上,居高临下,商於古道与丹江河宛如玉带,在崇山峻岭间飘逸。麻街岭下便是商於古道上的重要村庄——我的家乡郭家湾,简称郭湾。郭湾村坐南朝北,背靠麻街岭,面向丹江河;村子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山半包围着村庄,千百年以来保护郭湾村不被丹江河水冲侵;村前有百亩水田,丹江河水自西向东从村外绕村而过,村东头护山外丹江河边有石柱山耸然而立,如中流砥柱。旧时石柱山上有庙,有塔,有戏楼,规模宏大,香火鼎盛,俗称石咀庙。能在一座石柱上,盖亭台楼阁,而且规模宏大,这不仅说明这根石柱大,还证明劳动人民的智慧。石咀庙是郭湾村、丹阳村、朝阳村等周围村庄乡亲们的骄傲,也是整个麻街人的骄傲。整个郭湾村山抱水绕,更有石柱山作为关水口,形势绝佳,地灵人杰。用首小诗来描述:
  青山翠峰相叠障,山环水绕一村庄。村前丹江流水长,庄后松柏满山岗。郭家湾因郭姓人居住最早,所以,以郭姓立村。全村除郭姓外,有清中后期从仁治三顷族群迁移来的李姓,有从金陵寺先后迁移来的两支王姓,有清末从王坡架迁移来的另一支王姓,以及从麻街外村迁来的段姓和苏姓组成。乡亲们世居郭湾村,和睦友好,民风淳朴。作为商於古道上为数不多的开阔地和宜居住地,古郭湾村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其中《唐诗三百首》中有杜牧诗篇《商山麻涧》就是诗人路过麻街岭下郭湾村借宿时所作。诗句:“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经南阳,过武关,回长安途经商山道,从仙娥削壁过麻街郭湾川,天近黄昏时所做。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郭湾村优美的自然景色,那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情境,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商山道,据史载,先秦和秦汉时期称“商於道”,唐时及以后称“商山道”。民国时期(1935年)改称“西荆公路”(长坪公路),建国后六十年代(1967年)更名为“西界公路”。自古都是入咸阳、出武关的必经之路。站在郭家湾看着门前的商山道,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遥想当年,秦扫六合,出武关剑指郢都;刘邦灭秦,入武关夺取秦都;唐宋迁客,过商山道心系朝廷;闯王入商,秣马厉兵取北京。商山道上,商旅通行,骡马成群,何其繁华?文人骚客,迁客征人,何其忙碌?帝王将相,挑夫走卒,何其沧桑?
  看今日古道换新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郭家湾的出水口中流砥柱,上面的中流古阁庙宇、古塔、戏楼等名胜古迹,还有郭氏族谱悉数被毁,郭湾村被改名为中流村。与此同时,开始修建二龙山水库及改线麻街岭公路工程。至此,郭湾村至二龙山库区沿岸,几千年古道的历史宣告结束,而麻街岭却因山高路陡,道窄弯急,车祸频出而被省内外人所熟知。改道麻街岭也给郭湾村的乡亲们带来诸多不便,去州城要翻山越岭,路程比原来远了一倍,受这些条件制约,乡亲们的经济条件也不如从前好了。
  随着1995年312国道麻街岭隧道的通车,国道从郭家湾村前田地中间通过,国道紧贴村庄东西两边的左右护山,像院子的大门围墙一样笔直地围护着村庄。郭湾村再也不会因丹江河水暴涨而受灾,同时,也给郭湾村、沿途的村庄带了便利和经济腾飞。郭家湾在变化中已成为过去,而门前的商山道也已成为历史,不再是出武关、入长安的必经之路了。
  古道悠悠,历经沧海桑田,当前已是诗歌文化!
  村庄冉冉,看尽红尘兴衰,如今正当才子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