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利用扶贫资金“做引子”根据需求“结对子”
镇安八大模式推进脱贫攻坚
文章字数:1415
  本报讯(陈维智)镇安县近年利用扶贫资金“做引子”,根据需求“结对子”,创新“企业带动、合作社帮扶、大户捆绑、联产发展、挂靠联业、联股分红、托管联营、园区吸纳”八种产业扶贫模式,把贫困群众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紧密联合,力争全县五年实现产业脱贫1.16万户3.79万人。
  企业带动昂龙头。县上采取“政府+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将贫困户捆绑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引进华兴特色农产品开发、瑞琪中药饮片等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认定56家企业、153个村产业发展公司作为带联主体,与14867户贫困户签订入股合同,带联资金8.8亿元,辐射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1.1万人。
  合作社帮扶配方子。采取“政府+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扶持和发展镇安县麒源祥养殖、栗乡缘茶叶、绿然蚕桑等159个专业合作社,吸引贫困户参与供销流通各个环节,使农户成为产业链条的“第一供应商”。县上还借助“互联网+”“陕南八大件”等平台,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建立农产品专营店5家。
  大户捆绑找靠山。采取“大户带小户、老户带新户、合作社帮带困难户”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村致富能人和产业发展大户与贫困户捆绑,组成合作经济实体,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一传十、十传百的联动效应。
  联产发展送酬金。采取“政府+土地流转+返租倒包+订单酬金”的办法,激活贫困户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要素,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东,让贫困户获得相应的联产收益。陕西恒大有限公司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按每亩300-500元流转农民土地,租金每5年递增一次。企业统一建设牡丹园,返租倒包给农户管理,每亩年管理费250元,农户在“返租倒包”中增加收入650元。
  挂靠联业付薪金。采取“政府+经营主体+联业降本+就业工资”的办法,由经营主体吸纳安置贫困户上班,让其获得相对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大坪镇岩屋村以“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发展模式,将200亩耕地流转给企业发展设施蔬菜,村集体组建合作社集中经营,农民在基地上班,企业按月工资2000元付酬。
  联股分红给股金。采取“政府+金融+配股+保底分红”的方式,将贫困户拥有的资源、自由或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整合起来,交由经营主体,贫困户按固定利息或者股份收益。青铜关镇庆丰旅游公司发挥毗邻西康高速和塔云山景区优势,吸纳24家农户的近200间房子作为乡村旅馆。与西安神州假日旅行社和塔云山旅游公司合作,由旅游企业负责推介和组织旅客,企业统一接待、利润按股分红。
  托管联营得租金。探索“共建共享、援建支持、企业反哺、产业托管”四种产业联营模式,让沉睡的生产要素活起来,为脱贫攻坚注入新的活力。达仁镇盛启蚕桑合作社采取“资产折租+带资联营+托管收益”的模式,利用“每张蚕种小蚕共育补贴150元”的政府产业扶持资金,将蚕种集中共育到3眠4龄阶段,然后无偿交给贫困户喂养12-15天产茧,每张
  蚕种可收益1800元。
  园区吸纳强筋骨。采取“公租厂房+企业+贫困户就业”的办法,抓好“三带四联”产业示范园和企业孵化园,对口扶持龙头企业3家,建设供销扶贫产业园1个、供销智慧超市5个,带动15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按照不同流域、不同自然禀赋,着力打造旅游服务产业带、特色种植产业带、特色养殖产业带、立体农业产业带,努力培育旅游、核桃、茶叶、白山羊、蚕桑、烤烟、魔芋、中药材、油牡丹、红豆杉、食用菌11类高山农产。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多家,种植中药材2.3万亩、魔芋4万亩,改造茶园1.8万亩,新建板栗核桃园5.4万亩,栽桑700万株,带动2.6万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