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老人建造“幸福家园”
——记“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谭平
文章字数:1525
  特约记者 孙传卿
  在商南县城北环大道旁,坐落着一个集养老托老、休闲养生和护理医疗为一体的综合型养老机构——商南县老年护理院,那里居住着百余名弱智、病残和高龄留守老人,他们在医养结合的“幸福家园”里,享受着舒适的晚年生活。当老人们谈起甜蜜的福祉时,都会提到院长谭平。
  弃职创业 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
  针对患病老年人一次次的住院、转院、出院,在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来回奔波,费时费力费神的现状,如何把医疗和养老“两张皮”有效缝接起来,让老年人享受全面、无盲区的优质服务?2012年,向来敢想敢干的谭平断然放弃赵川镇医院院长的优厚待遇,自主创业创建了商南县康复医院,在实践中积累了老年康复护理知识和经验。
  2016年4月,谭平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办医疗”的号召,借国家探索医疗和养老结合的东风,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县城北环大道建起了商南县第一家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的老年护理院。护理院配有电梯,内设养老护理部和康复医疗部,共设养老、治疗床位150张,拥有医疗团队和护理团队60余人。
  护理院设有中医科、老年病科、康复理疗科及临终关怀等临床科室,购置了多种先进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在每个楼层的两人间或三人间的病房里,空调、彩电、独立卫生间、储物柜、床头按钮等一应俱全。谭平迈出“医养结合”的关键一步。
  发挥特长 甘当老人的“护理员”
  谭平说,在老人入院的“择优录取”上,主要关注和收治农村那些失能、半失能的智障或残疾老人。老人住院或出院,均由他亲自接送或院里派专车免费接送。出院一次性结算,患者医疗报销达90%。
  “中医+物理疗法”是护理院一大特色。谭平参加工作以来,他把耳常鼓、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脚常搓等养生十三法运用于老年日常护理中。
  谭平说:“人身体有多个穴位和脉络组成,头、手、足三通是关键,不通则痛,所以针灸、推拿、拔罐等物理疗法就派上了用场。加之中药能标本兼治,这样双管齐下,病人就相对康复的快,效果较为明显。”
  护理院的每个房间都提前放置好脸盆、凳子、水壶、被褥等,方便登记住院的患者及家属。谭平每天晚上为老人放映一场室内电影,内容多为毛泽东时代的镜头。每月还请“夕阳红”老年艺术团和县剧团为老人们演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敬老爱老 在奉献中体现价值
  “我们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孝顺老人,就是为我们自己修路。”这是谭平常说的一句话。
  住在三楼301病房的徐金莲老人,现年93岁,是入住者中年纪最大的。她是100公里之外的十里坪镇人,多年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青光眼。去年“7·31”水灾中,老家4间破房子全部倒塌。谭平得知情况后,开车把她和72岁患腰间盘突出的儿子李典举接到护理院,母子俩同住一病房,免费用餐和接受护理。
  无独有偶。住在同一楼层的程秀娥老人59岁,家住清油河镇峡联村。其儿子6年前病逝,女儿外出走失,儿媳妇另嫁后意外身亡,7岁的孙子陶鑫到了上学年龄。谭平果断把程秀娥夫妇和孙子接到护理院居住,两个老人除了在院里帮忙干点手头活儿外,还按时接送孙子在县城富兴小学上学。
  护理院建有供百余人集中吃饭的大餐厅,聘请5名厨师每天为老人们合理改善膳食,另建的几个雅间供病人家属使用。餐厅旁边建有老人健身大厅,配有假山、流水等生态景观。每天的菜单花样翻新,碗筷消毒,有冰柜让老人吃的舒心。
  谭平还在全县各村聘请信息普查员,对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进行准确摸底登记,造册备案,录入护理院老人健康档案信息库。由于优越感高,在护理院开业当天,就吸引了偏远村镇的30余名老人高兴入住。目前,护理院共入住上百名农村失能或办失能老人,其中最大年龄93岁,最小年龄54岁,他们在宾馆式病房里享受着周到舒心的服务。
  谭平说:“认准的事,一定要干下去,尝试一下。”谭平坦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用所学知识服务和帮助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