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贫困户“找家” 帮贫困户“摘帽”
丹凤工业园区为精准帮扶探新路
文章字数:889
  本报讯(特约记者 樊利仁)丹凤县工业园区在帮扶土门镇龙泉村工人中突出“引导扶志、因户施策、产业增收、教育扶智”等措施,探索性开展教育扶智、引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土地流转经营、“特惠贷”入股分红等措施,促使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使贫困户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角。
  分类施策,为贫困户找“婆家”。针对龙泉村贫困户中懂技术、有力气、无门路想外出劳务的人员,工业园区协助村上成立劳务输出协会,在务工集中的5个地点设立联络点,确定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为联系人,园区每月分别为他们提供100元的经费,每年组织140余人外出到西安、南京、潼关、广东等地务工10个月以上,实现贫困户户均劳务收入近3万元。
  搭建平台,为贫困户找“亲家”。针对有劳务能力因多种原因不能外出的群体,工业园区采取扶持致富能手成立养殖自由联合体,与华茂集团合作,争取产业发展资金16万元,由致富能手组织32户贫困户养鸡,6万元用于鸡苗购买,10万元用于饲料成本,在村委会帮助下,选定场地,建设鸡舍,承担的能人为贫困户提供用工岗位付给工资,成鸡出售后,贫困户劳务收入不足5000元的以分红方式补足收入5000元,盈余利润结转继续发展,使贫困户通过劳动得到了5000元以上的收益。
  引入企业,为贫困户找“娘家”。对于年龄偏大体弱的辅助劳力,工业园区引入丹凤县绿土地农林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留足基本生活用地的前提下,鼓励引导群众将全村1608亩坡耕地进行为期11年的流转,前五年企业付给群众每年每亩230元流转租金,后六年与农户流转土地上的收益2:8参与企业收入分成,村委会、企业、扶贫公司、贫困户共同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约定企业为贫困户提供不低于三次的就业机会,至少为100人提供干杂活劳动岗位,并承诺人均每年劳务收入不低5000元,使他们在家门口通过劳动取得劳务收入。目前,已栽植优质核桃1500亩,套种油用牡丹1000亩、黄芩200亩、散养鸡3000只、养种兔500只。全村贫困户户均流转土地7亩,年收入约1600元,现已支付第一年土地租金。土地流转后贫困户可以在该地块发展林下种植药材,由绿土地公司统一发放种子、统一回收销售以增加群众收入,贫困户还可以享受每亩地500元种植药材政府产业补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