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林经济 商洛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文章字数:3512
山林经济——造林成效

茶园
栽茶树

核桃
板栗
林下养殖

食用菌
菌棒

  山林经济是以山林为元素,以绿色为基点,以现代发展理念为引领,运用自然、经济规律,生产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
  发展前景广阔
  林地资源量大面广。商洛是全省林业大市、重点林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40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1.8%,其中有林地面积182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43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5%,高于全省平均值23.5个百分点。
  特色林业初具规模。去年,全市核桃种植面积317万亩,占全省1/3,产量10.76万吨,增长68.8%,产值20多亿元;板栗面积265万亩,产量2.55万吨,增长5.2%;茶叶面积36.81万亩,产量0.3万吨,分别增长7%、10%;中药材面积200万亩,产量17.52万吨;牡丹种植面积10万亩。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283个,涉林企业68个,陕西君威公司被评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林下种养进展良好。至2016年底,累计发展林药47.10万亩,林茶32.04万亩,林畜50.02万头,林禽139.07万只,林蜂5.19万箱。去年新建标准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个,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1.7亿元。
  生态旅游蓬勃兴起。全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有林场20个,商洛已成为秦岭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最佳目的地。
  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观念不够解放。目前,在一些地方,林业发展仍以灭荒造林、生态绿化为主,重生产、轻产业,“靠山吃山不养山”的观念根深蒂固,只注重青山绿水自我陶醉,设施林业发展滞后,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产业规模较小。林地总面积大,但林业产业规模小,拳头产品少,林农收入低,没有激活人均10亩林地的增收潜力。以核桃为例,种植覆盖98%的农户,但多以实生树为主,标准化良种建园仅占10%,平均亩产30公斤,仅为正常产量的1/8。
  经济效益偏低。林地以生态林、次生林为主,经济林、观赏林比例小,加之林业生产持续投入大,产出周期长,政策扶持配套不到位,其吸引力远不如当年见效的烤烟、畜禽、食用菌等种养业。林业产值仅占全市GDP的10%,可谓“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
  龙头带动不强。全市未形成林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地,缺乏林业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引领。以核桃为例,现有9家加工企业,科技研发水平低,以原果或初加工的核桃仁销售为主,市场竞争力弱。
  农民增收重要渠道
  商洛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肩负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必须把生态文明与群众致富紧密结合起来,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
  发展山林经济,能够兼顾生态优势和保护职责,切实履行守山护林、涵养水源、促进发展的多重职责,形成“人养山”“山养人”的良性循环,是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绿色发展的现实选择。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山地资源丰富,林业用地占比大,开发空间广阔。发展山林经济,有利于把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是立足商洛资源禀赋、做强现代林业的战略选择。
  经济欠发达、群众收入低是商洛基本市情。全市尚有数十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多依山而居、环林而住。一座山林就是一个“绿色工厂”。发展山林经济,是合理利用山林资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突出重点和特色
  商洛优势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林,要树立“靠山吃山更养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念好“山”字经,做足“林”文章,通过科学实施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立体综合开发,实现“高山特色木本油料、中山林下种养间套、浅山茶果畜禽环绕、河谷平塬花卉苗木、设施林业遍布川道、森林旅游链接城乡”的绿色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发展格局。
  特色林果。商洛群众素有种植干果的传统,核桃、板栗和“五大商药”产量居全省之首。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意见,强力推进“三书三长”包抓示范,核桃产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建议继续推进标准管理、强化科技服务、发展规模经营、培育经营主体、完善营销网络、打造知名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市核桃基地面积稳定在340万亩,平均亩产120公斤,总产20万吨,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4000元,其中主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8000元。同时,以镇安、柞水、山阳等县适生区为主,建立板栗标准化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市板栗基地发展到290万亩。通过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相结合,发展道地中药材基地200万亩,打造西部药都。在适生区域布局樱桃、葡萄、猕猴桃产业带。
  苗木花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苗木花卉市场需求将持续攀升。商洛地处秦岭南麓,与河南鄢陵同处北纬33度,唯海拔比鄢陵高750米,光照、降雨、温度等相近,花木种植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具有发展花木产业的资源、地理、气候、区位优势。建议学习借鉴鄢陵经验,按照“突出山地特色、体现精品意识、实现错位发展、推进功能互补、提升产值效益”的原则,结合脱贫攻坚、特色农业、全域旅游、秦岭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以丹江综合治理为依托,建设丹江百里花木廊道;以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银花河等流域为主线,建立秦岭珍稀苗木花卉植物园;围绕核桃、板栗等产业开发,建立核桃良种园、板栗示范园、中药材百草园和油用牡丹、茶叶观光园;围绕城周绿化,建设商州黄沙岭、金凤山、龟山植物观赏园,六县城周特色花果园,走出一条商洛山地特色苗木发展道路。
  林下种养。推广林药、林畜、林禽、林菌等间套循环模式,发展林下养鸡、林下魔芋、木本药材、野生动物驯养、高山养蜂等,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商洛山菌。据测算,食用菌投入产出比在1:3以上,户栽5000袋,产值4-5万元,纯收入2-3.5万元,效益是大棚蔬菜的4倍、大田作物的30倍,1袋香菇相当1只肉鸡纯收入,200袋香菇相当1头肉猪纯收入。建议按照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原则,重点发展代料香菇、代料木耳、平菇及珍稀菌类。引进构树、速生杨、巨菌草等林草,就地解决食用菌用料问题。
  生态茶叶。商洛是世界纬度最北茶叶产区,茶叶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沁出物丰富,茶多酚含量高,具有香高、味浓、耐冲泡等特点。建议继续实施低产茶园改造,建立无性系良种茶苗和母穗园,加大茶叶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提升绿茶,开发红茶,主攻茶饮料,发展茶食品,推进茶旅游,稳步壮大茶产业。
  森林旅游。商洛地形东南低西北高,岭谷相间,高山低谷垂直差异,有山就有林,有林就有景,造就了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没有门票的天然公园,具有发展森林旅游的优越条件。建议抓好现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晋档升级,培育新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打造一批生态林果园、休闲观光茶园、山林经济体验园,提升森林旅游品位。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发展碳汇林业。
  健全完善保障措施
  山林经济涵盖生态、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融合一、二、三产业,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品牌等生产要素,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要按照“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市场主体、企业运营、群众参与”的机制推进。
  依法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山林经济的根基。要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林木种苗检验检疫,完善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严防重特大森林火灾,从严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鼓励引导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土地经营权,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山林经济集聚;加快林权交易中心建设,搭建林权流转平台;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满足林农发展需求。
  加快经营主体建设。按照“规划先行、林水同步、林农(畜药)结合、龙头引领、设施配套、服务跟进”的要求,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建设一批林业产业园区、山林经济示范基地,促进规模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坚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全方位推介,制定林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在“商洛核桃”品牌基础上,主打“秦岭山珍”“商洛山果”特色品牌;对创建名优品牌的企业,在项目争取、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扶持。尽快启动和加快洛南核桃、镇安板栗、商南食用菌交易中心建设。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科技研发体系建设,依托市农科研、核桃研究所,研发名优新特林产品加工和生产工艺,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加强与西农大、商洛学院等院校合作,培养科技领军人才,解决乡土特色树种选育、种苗培育、有害生物防治、林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等技术难题。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市、县区领导蹲点调查、包抓示范和市级部门协调指导机制,加强政策舆论宣传,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形成“市场驱动、行政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共促山林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聂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