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柞水教育精准扶贫为梦想“插上”翅膀
文章字数:2098

  柞水县城区一幼的教师利用周末晚上时间到贫困幼儿胡皓南家中进行走访,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上的困惑,让家长充分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康春香 刘静 贺瑾 摄)
  时值盛夏,行走在柞水的乡间小路上,扑鼻而来的是泥土的芬芳和瓜果飘香,远远而望,灰瓦白墙的房屋点缀在连绵青山中,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在这烈日炎炎下,柞水县掀起了中小学教师进村入户“大家访”活动的热潮,众多教师利用暑期,跋山涉水,走访贫困学生家庭,面对面的查看学生家庭状况。“家里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再穷再苦也不能耽搁孩子上学”……一声声问候、一场场谈心,架起了老师和贫困学生家长之间的“连心桥”。
  在全国掀起精准脱贫、扶贫攻坚浪潮的今天,柞水县发挥教育扶贫的最大效应,整合教育资源,通过“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抓教育”工作措施,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有效推动了该县教育脱贫事业的发展。他们通过对学生的精神帮扶,培养学生树立健康、乐观、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大对学生的生活帮扶,精准落实了资助政策,开展“教师与贫困家庭孩子结亲戚”活动每周一次,全县教师结对走“亲戚”活动,形成教师“帮”、家长“促”的良好氛围,贫困家庭子女因学校关爱而脱贫,因学业有成而脱贫,因教育精准扶贫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了加快教育脱贫步伐,向柞水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县上成立了教育脱贫办公室,下设七个工作小组,建立分层包抓目标责任机制。同时建立了《柞水县教育脱贫办公室》网站以发布扶贫资讯,宣传扶贫政策和为民服务流程。还制定了《柞水县精准脱贫实施意见》和《柞水县教育脱贫工作考评办法》,把教育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年终评优树模、绩效考核,并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送教上门”活动等多种措施,让教师们成为贫困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经济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是个山大沟深的山区县,人员流动较大,落实教育脱贫工作,准确掌握学生家庭信息非常重要。自5月开始,县科教局由领导包片,安排各单位及学校,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村入户家访摸底,联络村组干部,核准贫困学生家庭信息,建立信息台账,并录入扶贫资助系统数据平台,实施动态管理。经摸底核实,全县学生中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的有5201人,外走访,县学生62人。就在这次摸底中,很多贫困家庭支持孩子读书的做法让人感动,城区二中学生党洋,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家住在偏僻的西川关山,母亲常年有病靠药物维持,父亲只能打些零工,弟弟还在上小学,经济困难时母亲只好停药忍受病痛折磨,他们家为了让孩子上学,在弟弟学校边廉价租住了一间民房,再苦再累,也未让孩子失过一天学。柞水县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落实的生活补助等惠民政策,让家庭贫困的孩子们能快乐生活,安心学习。
  “我娃身体不好,老师们为他付出那么多心血,现在还想办法给我们资助款,我只有让娃好好学习来报答社会的恩情”。城区二中学生田冲患有重大疾病,当收到“脱贫攻坚阳光助学”基金的资助金时,田冲的母亲热泪盈眶激动的说道。县上教育扶贫工作还得到了上级民政、扶贫、团委、工会、妇联、慈善协会、关工委、红十字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派代表专程前来给困难学生们捐资捐物,研学互动。
  柞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4秋季计算机二班学生谈瑶家境十分困难,她曾因母亲重病而弃学在家。柞水职中得知情况后动员她到学校继续上学,并安排教师一对一专门帮扶她,帮她享受贫困生补助,使她对自己的求学之路有了满满的信心。今年以来,面对学生入学和辍学形势不容乐观的实际,柞水不断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入学。落实领导干部和教师与贫困学生的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给予学生进行“扶志扶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心理生理有障碍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谈心机制,用爱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让每一位贫困学子共享同一片蓝天。通过家访、送学习生活用品和资助生活费等多种措施,做到帮辅学习,关心生活,解决困难,对特殊学生还进行送教上门服务,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柞水县教育扶贫工作在做好帮扶资助,控辍保学的同时,不断创新举措,拓展渠道,延伸发展教育扶贫,保障困难学生既没有因贫困而辍学,又能够在学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全县将教育扶贫工作与“四新四大”和“素质教育五工程”有机融合,将培养学生成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素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扶智治愚”重点。以乡村学校少年宫、少年科普馆、科技体验楼、课改实践楼为基地,组建了书法、绘画、萨克斯、舞蹈等多个艺术兴趣社团,定时开展活动。在节庆日举办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歌咏比赛等活动,文艺汇演展示校园艺术文化底蕴,书画科技作品彰显师生创作才华。他们还传承了柞水渔鼓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建渔鼓社,创编柞水校本教材《唱响校园梦》,义演进社区、走农户,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也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展示才艺、放飞梦想、健康成长的广阔舞台。
  如今,柞水的教育扶贫已成为贫困山区莘莘学子成长的乐园,成才的摇篮。他们正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朱恢军 汪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