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扶志攻克“软骨病”产业助力拔“穷根”
——省委党校包扶小韩峪村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文章字数:1242
   
  袁广庆
  错落有致的山坡上,中药材苗圃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古朴的村落中,游人尽情地享受闲情逸趣,山鸡在林间欢快地觅食……这是省委党校包扶的商州区牧护关镇小韩峪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昔日的小韩峪村,山大、沟深、人穷。对于西安人来说,5个小时可以乘坐高铁直达北京,横跨大半个中国;而对于到小韩峪村结对帮扶的干部而言,5个小时只能从村头走到村尾。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省委党校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根治“软骨病”、拔除“穷根子”,实实在在地趟出了一条产业+教育的扶贫新路子。省委党校也被评为全省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优秀等次,驻村扶贫工作队被商洛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省直驻村工作队”。
  打造脱贫攻坚党支部
  小韩峪村现有贫困户112户、380人,贫困户数量在商州区首屈一指。如何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引领脱贫攻坚?党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年初以来,常务副校长蔡钊利4次带队与小韩峪村干部党员对接座谈,帮助村“三委会”谋划产业脱贫措施;从致富能手、复转军人、返乡青年中推选优秀村组长,增强支部活力;倡议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点燃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激情。而今,村党员中已涌现出养殖、技工、药材种植等一批脱贫攻坚带头人。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在小韩峪村,曾有贫困户将看鸡的“守护神”大鹅杀掉喝酒;也有贫困户对破烂不堪的鸡舍不管不修,大白天躺在屋子里睡大觉;还有人拒绝到村上当保洁员,说“我才不吃这个苦,也丢不起这个人。”……
  如果贫困户失去了摆脱贫困的精神和志气,就像人得了“软骨病”一样。怎样先扶志,先扶智?党校人有自己的思路。
  立足长远,抓教育。先从村小学入手,从村中的娃娃抓起。校领导争取到北京华育助学基金会15万元助学款,为村小学69名学生购置校服、桌椅、被褥,硬化学校操场,将破烂不堪的小韩峪村小学变得清洁干净,学生方阵整齐靓丽。党校工作队还联系长安大学等高校,开展支教助学,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给山里的孩子。
  扶志、扶智如何做到精准?省委党校鼓励30多个处级党支部,到村里开展“主题党日+脱贫攻坚”活动;组织18名处级以上干部与贫困户开展深度结对帮扶。常务副校长蔡钊利带头结对子,敢啃“硬骨头”,“点对点”制定帮扶措施。党校还投入资金,组织林下养鸡、名贵中药材种植等培训。通过智力扶持,打通了贫困户激发内生动力的“最后一公里”。
  量身定做产业扶贫模式
  不断创新“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量身定做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是党校人的目标。去年以来,他们先后争取专项扶贫资金42万元,建成年出栏1.2万只土鸡的养殖基地,40户贫困户参与,每户年增收2000元;规划种植了155亩白芨、连翘等中药材,带动67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500元;引资140多万元开发村水库旅游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投入10多万元,修缮村主干街道,支助创办了集体产业;利用直销、互联网+等方式,助力产品销售,产业“造血”功能充分显现。2016年底,脱贫31户,贫困发生率为0。
  在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下,今天的小韩峪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百姓腰包鼓了,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