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山深处的平安卫士
——记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丹凤县铁峪铺派出所
文章字数:2810
  特约记者 张驰 通讯员 陶欣
  丹凤县铁峪铺派出所是丹凤县最大的农村派出所,管辖着全县的四分之一镇、五分之一的面积、六分之一的人口。这里山大沟深,经济相对落后。自1963年建所以来,铁峪铺派出所始终用朴素的情怀守护着这方百姓的安宁,让平安卫士的坚守薪火相传。铁峪铺派出所连续12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从根本上消除各种矛盾纠纷,让小事不出村
  在农村,诸如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升级,甚至激化,该所创出“两所联调”和“三早”工作法,从根本上消除各种矛盾纠纷,实现了连续3年无涉法涉诉上访。
  2016年秋季的一天,铁峪铺白果村的王氏兄弟俩,因房庄基上的6寸公用墙引发纠纷,互不相让,眼看就要打起来。民警们赶到现场时,双方争吵咒骂,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拿着镢把,一片混乱。有人嚷着:“今天豁出去了,死也要争这口气!”邻里间像这类为了一点庄稼、两个窝瓜闹纠纷的事情司空见惯。对此,派出所与司法所“两所联调”的工作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把民警分成两组,将争执双方隔开,但双方仍不收敛,反而气势更凶。村民手中的工具几次差点打着民警。这时候,民警一方面迅速控制双方挑事者,将其带离现场,另一方面与司法所同志留在现场,分别做双方的调解工作。
  民警耐心细致地讲道理、摆事实,从打架的法律后果和经济损失等方面进行劝说,又从血浓于水的亲情进行感化,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王氏兄弟终于握手言和,共同让出30厘米作为公界。这30厘米地界,成了铁峪铺的“六尺巷”,更成了社会矛盾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的成功典范。
  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派出所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群众是根,服务是魂。群众的需要在哪里,铁峪铺派出所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2015年春,根据工作安排,铁峪铺派出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对16岁以上人员的人像采集任务。当时,民警少、时间紧、任务重,全所民警主动放弃节假日,分赴各村上门服务。随后,派出所经常接到铁峪铺在外务工人员打来的电话,有的说工作忙、走不开,有的说来回往返费用大。铁峪铺辖区有1000余名群众在南京务工、就读。群众没有时间跑,那么民警就跑。
  经过商量,决定让民警带上设备,带上真情,赴南京为群众上门集中办理手续。去之前,负责人特地和在南京务工的群众取得联系,确定了采集时间,并第一时间告知在外务工人员的亲属,看看他们还有什么需要捎带的。当地群众得知消息后,都高兴地来到派出所院内,有让捎衣服的,有让捎信的,还有让转交照片的。当这一件件带着亲情的物品,被民警们从大山里带到南京时,他们既高兴又感动,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说:“家乡的派出所不远千里,上门服务,你们费心,我们暖心,我们为铁峪铺派出所点1000个赞!”
  全力侦破小案件,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践行在普通的岗位上
  深居大山,小事连着大民生,小案里面有民情。铁峪铺派出所全力侦破关乎群众利益的小案件,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践行在普通的岗位上。
  2015年阴历小年前的一天中午,天异常寒冷。一位老人打着哆嗦走进派出所值班室,一把抓住民警的胳膊说:“同志啊,我家的20只鸡叫人偷了!”民警见状连忙端来一杯热水递给老人。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春风已温暖了千家万户,但是,铁峪铺还有很多群众仍处于贫困之中,平常人家一只鸡,山中老农半年米,鸡、羊、牛都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报案老人多年来和一个瘫痪在床的儿子相依为命,这20只鸡是他准备过年用的,没想到夜里全被偷走。临近年关,电话又不通,老人才冒着寒风,步行了30多里路来报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民警马上出发。
  看到民警发车,老人却犹豫地说,自己家离这里很远,来的路上积雪结冰,非常难走,自己一早出门走到现在才到派出所。民警看出了老人的顾虑,安慰老人说:“咱山里人,出门就爬山,交通靠步行,我们经常出警,这难不倒我们!”说话间,警车已经发动,转过几道沟,翻过几道山梁,中途几次险些滑下山谷。民警踩着厚厚的积雪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黄昏赶到老人家。民警顾不上休息,立即勘查现场、调查走访。天黑了,民警就打着手电筒一家一家了解情况。
  晚上,4个民警挤在村办小学唯一的一张床上,盖着唯一一床被子,侧着身子,他们连个翻身的空隙也没有。第二天,天刚亮,民警们又起身开展走访调查。终于,在距老人家几里外的地方发现了线索,找回了正准备装笼送走的鸡。案子破了,偷鸡的人也得到了法律的惩处。当老人接过被追回的20只鸡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一再要给民警杀鸡做饭。大家都婉言谢绝了老人,在小年的鞭炮声中下山了。
  灾难面前,派出所就是铜墙铁壁,绝不让一个群众落下
  平安是承诺,更是责任。在灾难面前,铁峪铺派出所就是保护百姓平安的铜墙铁壁,绝不让一个群众落下。
  银杏树沟是铁峪铺辖区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风和日丽的时候,景色美丽。山洪暴发的时候,那里却因山高沟深危险丛生。2010年7月,阴雨持续10多天,汛情比以往更为猛烈。7月23日的又一次暴雨,让所有人的心绷得更紧了。
  作为一个山区派出所,其职责除了是守护辖区治安安全的“守护人”,还是各类抢险救灾的“先锋队”。收到黄色气象预报后,全所民警分头进村宣传,引导群众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区。19时左右,雨越下越大,河水在猛涨,眼看就要冲断道路。公路边、街道旁的群众不断向地势较高的地方跑去。这时,一位妇女焦急地向警车跑来,边拍打着车窗边喊:“我家老人和孩子还在银杏树沟里呢,快救救他们。”话还没说完,人就瘫倒在地。
  “快进沟,绝不能落下一个群众!”民警立即下车,在雨中艰难步行了两里路,才到达目的地。敲开门后,屋里是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这家人是沟里最深处的人家,民警要求他们马上撤离,但老太太死活不肯,并说“我家
  住在沟顶上,冲了谁家也冲不到我家”。眼看暴雨越下越大,在劝说不动的情况下,一个民警背起老太太,另一个民警抱起孩子,匆忙向沟外跑去。把一老一少刚转移到安全地带,就听身后一声巨响,排山倒海的浪头把老太太的房子吞没了……民警们一夜没合眼,忙碌地转移安置群众,始终守护在抗洪救灾、保护群众的最前沿。天亮后,大家才看到,从银杏树沟涌出的泥石流,冲毁了整个街道、路面,淹没了农田、房屋,但由于疏散群众及时,在这场7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中,辖区百姓无一伤亡。
  这里没有灯红酒绿,有的只是青山碧水。这里的公安事业没有轰轰烈烈,却处处饱含担当的执着和为民的情怀。54年来,该所先后有200多名战友,陆陆续续扎根在铁峪铺平凡的岗位上。每天鸡鸣即起,大家在山谷里跑步训练;每天一小时学法,分析一次办案细节,把规范执法的理念贯穿在工作点滴中;唱响一支红歌,传承一份红色基因,把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精神发扬光大。
  全警驻所工作,24小时值守在保民平安的第一线。人员更迭,做守护百姓平安卫士的职责永远不会变。岁月嬗变,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坚守永远不会变。这就是“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丹凤县铁峪铺派出所人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