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点滴脱贫事 殷殷帮扶情
——市国税局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记事
文章字数:1792
    王新鹏
    “脱贫工作队解决了23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培养天麻菌种进行种植并向村民出售,加上猪苓、茯苓药材种植,一年可收入三四万。小娃上小学每年享受1000元的教育补助,大女儿在咸阳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享受3000元教育补助且即将毕业,好日子慢慢就来了。”被村上表彰为“中药材种植大户”的丹凤县塔尔坪村陈士林夫妇有了盼头。
    距离原红25军庾家河战斗和鄂豫皖18次常委会议旧址约20公里的商洛丹凤县塔尔坪村是市国税局的脱贫攻坚联系点,是丹凤县最高寒的村之一。“脱贫攻坚是每一名党员的政治任务,我们将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脱贫攻坚战来,向党和塔尔坪村父老乡亲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翟建毅向有50年党龄的80岁老支书陈为胜承诺,先后20余次驻村蹲点并走访每家每户,机关61名干部与100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
    硬件打基础 建设美丽新农村
   通过走访座谈,市国税局脱贫工作队把村基础设施和群众健康饮水工程放在了心上,筹措资金1.2万元、水泥30吨、钢筋1吨,协助拉通2个组98户村民自来水工程。塔尔坪村二组的村民刘升起,端着自来水泡的茶很是高兴,“原来吃的是小河沟里的水还要走很远的路,一下雨河水浑浊就没得吃了,现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直接到家了”。为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从2014年开始塔尔坪村实施基础设施2年发展规划,平整硬化路面,整修河堤护坡,排洪防水拦沙,筹资8万元修建便民桥2座。目前已新修通组路2050米、机耕路2000米、新修石链5300米、机井6眼、渠道6000米、挂网护链2400米、河堤3000米、排洪渠1600米、拦沙坝4个、便民桥2座,协助硬化机耕路300米。截止2016年10月,塔尔坪村已全面达到了六通。
    “互联网+扶贫”信息帮扶新路子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上互联网、微信聊天、有线电视早已不再陌生,可对于偏远的塔尔坪村人来说,这基本是一个奢望。市国税局积极与电信部门协调,双方共计投资60余万元,整修杆路11.9公里,布放光缆19公里,建立无线基站和OBD端口270余个。200户群众免费领到一部350元的手机及200元话费补贴,“丹凤县信息扶贫示范村”牌匾和锦旗也挂到了村委会。自此,塔尔坪村群众实现了在家可以看高清电视、电信移动电话随时打的梦想。“第一次通过网络尝试就销售干天麻20吨,每吨6800元,收入13.6万,我们也依靠‘互联网+’时髦了一把”,村民陈昌运很高兴。网络乍一开通,村医付厚保就双手称赞,“原来到城里进行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不方便,现在药费报销电脑一点全解决,已经远程为农民报销了6.8万元药费”。
    产业上项目 农民迈上致富路
   “我们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变输血为造血,寻找产业致富经,帮助村民走上脱贫路。”国税局翟建毅局长对帮扶户陈士林和村民说。经过村民同意,决定围绕“林果发展、药材种植、外出务工”三大支柱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食用菌栽培种植,发展核桃、药材产业合作社并形成规模经营。全村278户种植天麻4万余窝,130余户种植茯苓1万余窝,158户种植猪苓2万余窝,建立了千亩核桃园基地,265户种植核桃1.8万余棵。市国税局还投资20万元为核桃园喷洒农药,开展中药材种植、核桃科管、外出务工、信息网络等各类培训30余次,协调组织外出务工农民达到650人次,实施产业扶持54户,就业创业29户,连续2年表彰了“中药材种植能手”“脱贫致富带头人”,增强了村民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扶贫重扶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市国税局还积极联系建设村级文化广场和党员活动中心,健全村规民约,组织国税局和塔尔坪村双方党员一同捡拾垃圾,联合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组织政治学习和讲党课40余次,宣讲各项惠农政策和致富经,建设文明新农村。连续3年组织“六一进校园”“三八进家庭”“道德进乡村”,“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产业服务”的三进三服务活动,节假日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众,表彰“孝老爱亲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卫生家庭”,形成文明健康的农村新风尚。村民李乾宏的大女儿李亚琦在丹凤中学上高二,小女儿李亚男在石门小学上学,每年“六一”国税局都要前去看望姐妹俩,她们家每年可享受教育补助2250元。
    脱贫攻坚近四年来,塔尔坪村容村貌极大改观,实现了水、电、路、移动信号全通,2016年底人均收入达7726元,市国税局被丹凤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16年优秀驻村工作队,驻村书记张小斌2次被表彰为商洛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3次被表彰为丹凤县优秀第一书记。市国税局有信心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建设一个文明富裕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