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转型升级拓路径
——﹃奋力追赶超越打好﹁五大攻坚战﹂﹄系列连续报道之现代工业篇(三)
文章字数:2830
  本报记者 贾鹏里 王涛 胡蝶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以矿产开采和初级冶炼加工为主的企业约110户,占规模企业总数的45%,产值占比约61%。新兴产业企业39户,仅占规模企业总数的16%,产值占比约19%。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为优化存量、做强增量并举,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模式转向质量效率模式,与之对应,发展动力也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仅仅依靠投资拉动、资源消耗、产能扩展等传统工业增长模式受到极大制约;在国家进一步加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之际,我市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段,高碳产业存量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随着土地、能源、生态环境刚性约束趋紧,加之我市地处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和秦岭生态保护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产业增量空间进一步紧缩,项目投资建设约束条件增多;随着统一市场形成和贸易壁垒打破,企业、产品之间的市场竞争淘汰更趋激烈,商洛工业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产品不多、效益不佳的瓶颈制约更加明显,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加快形成竞争能力的发展任务更加紧迫。
  加速工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商洛工业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考量。直面问题和挑战,抓住改革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探索“两化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园区承载发展、持续循环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新举措,最大限度地挖掘工业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打造新常态下商洛工业经济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发展阶段。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必须着眼结构调整、产品延伸、循环发展、项目支撑、布局优化、产销拓展等六大重点领域,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制约性问题。工业结构要由一矿独大的局面,向有色金属、钢铁、化工材料、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光伏产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多元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加快改造提升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工业产品要由初级加工、资源出售,向以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的高科技、新领域、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生产的方向转变,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合金材料、高纯材料产品,健康、绿色、安全、时尚精深食品产品,生物医药、中药大健康产业。工业生产要由传统落后的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小规模生产,向绿色低碳、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清洁安全、集约高效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工业企业对尾矿、粉尘、废气、余热、废水等进行综合回收,变废为宝,提质增效。工业项目要由粗放经营、盲目上马,向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项目、成链项目、组团项目,同步引进资本、引进智力、引进人才的方向转变,策划包装并争取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对商洛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落户商洛。工业布局要由分散零星的分布状态向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方向转变,加快构建以商丹、洛河两大工业长廊和七县区工业集中区为主的两带多极的工业布局。产品营销要由上门推销的单一模式,向“互联网+品牌”带动,网购、电商、快递、广告线上线下、直销直供等新型商业模式转变,积极探索有色金属网上平台交易、期货交易等形式,降低市场风险,鼓励中小企业开展新型商业销售模式,拓宽产品销售。
  精准打好现代工业攻坚战,就要按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以绿色循环为主线、工业园区为载体、重大项目为抓手、骨干企业为依托、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园区、优化工业产业布局,着力改造传统支柱产业、提升工业发展质量,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工业支撑点,着力打造十大优势产业、增强工业整体实力。
  循环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转型升级动力。我市坚持走“高效、节能、生态、环保”之路,通过上下游产业优化整合,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构筑矿产资源加工、食品、医药、建材等产业生产——消费——再制造绿色循环产业链,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以打造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为目标,促使太阳能光伏、高储能电池、氟化工、钼材料、钒材料、锌冶炼等十大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引导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发展格局。
  链条延伸、产业协调,壮大转型升级合力。依托我市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紧抓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承接关中地区装备配套产业,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长三角、京津冀先进制造产业。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进行“建链”;围绕现代材料链条的缺失环节进行“补链”;围绕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链,从科技、金融、信息化提升以及品牌引领入手进行“强链”,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龙头支撑、辐射带动,锻造转型升级实力。深化企业改革、创新企业管理,促进重点骨干企业与优势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支持陕西锌业、商洛比亚迪、延长氟化工、陕西大西沟、丰源矿业、西部鑫兴、同兴轧钢、尧柏水泥、柏伦工贸、陕西必康、陕西盘龙、香菊制药、华茂牧业、君威食品等一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高位嫁接、合资合作、延长链条、丰富产品、扩张规模、做大做强,着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格局。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开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和终端消费产品,推进“产品生产”向“产品制造”转变。
  项目带动、结构调整,提高转型升级能力。坚持把加大工业项目投资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按照“培育新兴产业、完善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原则和“扩大项目总量、提升项目存量”的要求,突出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三大传统产业改造,加快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引进龙头项目、关联项目、配套项目和集群项目,加快建设有色冶金、非金属、化工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十大产业链,构建“两带多园”的工业布局,把商洛建成全国知名的“现代材料工业基地”、西部著名的“现代医药和绿色食品基地”。
  市工信局提出,当前,要尽快改造升级传统涉矿产业,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突出钼、钒、铁等传统产业的延链、扩链,支持引导九龙、炼石、五洲、丰源、大西沟等重点骨干企业定向对接科研院所,发展资源终端产品;努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强力推进必康三期、森弗大健康、比亚迪电解液用动力电池隔膜纸等项目建设,形成产业带动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引导各县区结合实际,突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修订完善县域制造业方案,促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尽快取得实质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