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打造放心农产品
——“奋力追赶超越打好‘五大攻坚战’”系列连续报道之特色农业篇(四)
文章字数:2933
  本报记者 刘婷 通讯员 周龙
  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食品的安全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市广泛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动态监管,建立了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平台,并在全市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全程可追溯。使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达到了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监管法制化的要求,为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源头监管: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走进位于商洛市商州区的绿缘三心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各种质量标准、技术规程。“合作社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统一管理,社员必须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管理,并建立完整真实的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合作社理事长张红卫告诉记者:“只有按标准生产,质量安全才可控制、有保障。”“只有通过无公害认证,才有资格进入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只有加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信赖我们的产品。”
  我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各县区分别编印了地方主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全市涉及56个主推品种。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使技术规范入户率达到100%。全市坚持绿色生产理念,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等规定,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销售的农产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努力做到“生产环境不污染、违禁农药不使用、化肥使用不超量、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有标准、包装标识有规范”。各县区认真筛选符合条件的基地,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到2016年底,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开发面积达到312万亩,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场(基地)26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已经覆盖了全市所有的镇和村,占全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80%以上;累计认定“三品”产地275个、“三品”产品328个,通过GAP认证茶叶产品1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
  流通管控: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在绿缘三心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产品上,记者发现都贴有一张名为“商洛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标签,上边清晰地记录着产品名称、生产企业、重量、产地、联系电话、开具日期、合格情况等。这是我市全面推广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后统一印制的。合作社不管是盒装销售还是散装销售,都贴有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董自庭告诉记者:“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对生产经营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在产品销售前要对生产经营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把合格证作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的基础条件。”我市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现场宣传展示等方式,让老百姓了解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农产品的安全身份证明,有安全保障、可溯源,从而充分认可追溯企业产品,提高企业产品销量,提升企业参与追溯积极性。
  据董自庭介绍,为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积极性,我市对试点企业实行以奖代补,向首批试点企业免费提供打码机,追溯标签半价补贴。“加贴合格证的产品价格普遍比未加贴产品高3%~10%,销量明显增加,消费者易于接受,产品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有效增强了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全程追溯:打造二维码溯源平台
  在位于商洛市商南县的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记者拿起一盒茶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进入了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平台,可以追溯到这盒茶叶从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采收,在什么时间施肥,施用了多少次肥料,施用什么种类的肥料,灌溉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也是一目了然。
  “随着农产品各式各样的问题被曝光,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缺乏信任感。实行农产品追溯机制后,消费者可以全程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利于我们优质农产品的推广。”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超说,“产品加贴二维码后,我们公司销售量每年增加12%,每亩茶园可增加收入160元以上,年增收32万余元,经济效益明显。”
  据董自庭介绍,建立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平台后,企业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在自己客户端完善资料、录入信息后,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产品合格证上的二维码,即时获取产品生产信息和企业信息,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溯源。
  农业监管部门对追溯企业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纸质生产档案、抽查检测产品农药残留等方式,确保企业录入信息的真实性,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为克服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段监管’难题,我市建立了部门之间联动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规划实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组织实施,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追溯管理能力和监管水平。”董自庭说。
  我市已经有35家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初步搭建起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信息平台,消费者扫描外包装的二维码,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农产品质量可控、问题可追、责任可究。
  检测体系:夯实责任保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检测体系,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积极探索,设立追溯室,配备人员,开展追溯试点,7县区也确定了追溯人员。逐步建立了商洛市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的OA办公系统,可以实现农业监管部门间内部交流、监督管理,更有利于追溯工作的开展;建立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QQ群,可以实现监管部门与企业实时在线交流、解决工作难题等。
  目前,市、县农业局均设立了监管科(办),在所有镇农牧综合服务站加挂监管站牌子,赋予监管职能,在2500多个村配备监管员,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村情的优势,巡回检查严禁村民违规使用农药。对重点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派进监管员,夯实责任,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各级农检机构坚持定量定性检测相结合、日常与重大节假日监测相结合,检验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大户和收贮运企业及批发、零售市场。全市从事监管执法人员676人,从事检验检测人员352人。市、县、镇共配备监管、检测、执法车51辆,检测仪器1299台(件),建成了重点镇标准化监管站76个。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8%以上,无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全市农产品监管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实现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确保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农产品收购、储运、外销等的“一对一”网格化管理,形成了有效地监测监管机制、风险评价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检打联动机制。农业部门严把生产环节关口,加强产地监管检测,食药部门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加强市场监管,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各负其责,建立起部门联动机制,开展全链条监管,治理突出问题,防控风险隐患。农业、食药、工商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对规模化生产主体实行名录管理,100%实施主体责任告知制度,100%实施“黑名单”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和案件曝光力度,强化社会监督,落实质量安全第一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