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种养循环促发展
文章字数:1438
  本报记者 汪瑛 王涛 肖云
  “你看我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花海搞养蜂,利用养殖搞种植。”9月6日,在洛南县巡检镇高山河村,该镇干部黄亚峰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今年,该镇按照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探索“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生态发展”模式,实现了畜牧养殖业与种植业、旅游服务业的生态良性循环发展,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高山河村坐落在巡检镇西北8公里处,北与华阴接壤,是从南上华山的必经之路,有山有水,生态环境优越,对于贫困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优势,本可以借势发展,然而多年来,高山河村却陷入了无产业、无集体经济的怪圈。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与外界交流较少;另一方面,单靠分散的种植粮食并不能带动村民增收。鉴于自身实际,今年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绿色种养产业,形成了“种植—养殖”的良性循环发展。
  初秋的高山河村,青山叠嶂,烟雾笼罩;田野里,万寿菊、格桑花竞相争放;村落里,质朴的民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蜂蝶飞舞;蔬菜基地里,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生机盎然。
  “我们村有410户,种植万寿菊的有185户,搞养蜂的有165户。”高山河村村主任吴随祥向记者介绍,之前,养蜂有政策,群众的积极性也高,但是蜜蜂逐渐多了,如何保证蜜源却成了现实问题,如今,集中连片的万寿菊让养蜂户不再发愁。“万寿菊既能填补油菜无花期或少花期的空白,延长蜜蜂采花期。”据了解,万寿菊管理相对粗放,劳动力需求少,采花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10月下旬,每亩地产花1.5吨左右。见到郑云峰时,他正面戴口罩,手揭蜂箱,一边忙着给蜂窝灌糖水,一边将蜜蜂箱逐一用胶布封好。郑云峰今年37岁,母亲长期有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一度陷入了贫困。扶贫干部鼓励他养蜂,并在今年年初给他送去了7箱蜂。“现在已经发展到30箱,收割了200多斤蜂蜜,估计能卖7000多元,另外,我还种了3亩地的万寿菊,也进入了采摘的尾期,还能再挣3000多元。”
  几天来,高山河村二组村民阮运虎一扫愁云,喜笑颜开。记者见到他时,他和妻子正忙着往大车上搬运鸡蛋。前一段时间,鸡蛋价格下跌,一度让他这样的种植大户差点赔了个血本无归,好的是这段时间,鸡蛋价格逐渐上涨,恢复到了一个较好的行情。阮运虎的养鸡场有4500只鸡,一天能产蛋400多斤,每隔两天时间,商贩都会自动上门收购,这段时间效益相当可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鸡粪竟也成了抢手货。原来,今年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生态农业科技公司,主要种植有机蔬菜,这样他的鸡粪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仅今年,我们购买鸡粪就花了3万元。”在蔬菜基地里,几名当地的贫困户正在除草,基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整个基地原来是一片草滩,他们通过土地整合流转,在此准备建立一个2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先期已经建成了32亩,主要种植豆角、茄子、黄瓜等农村常见的家庭蔬菜,不施农药、化肥,全部采用当地的养殖场的畜牧肥。“我们收集当地养鸡养猪场所产生的粪便,全部施用于田间,既培肥了地力,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而且,生产的蔬菜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一部分销往当地的农家乐,供前来的游客消费,还有一部分销往西安等地。”“种养结合,形成农牧互补,既增加了效益,又避免环境污染。”巡检镇党委书记张巍说,畜牧养殖业是该镇重要的支撑产业之一,随着全镇旅游开发的强劲势头及大好的发展形势,在找准传统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上,该镇引导种养场(户)积极走生态循环综合种养之路,把种养区域按照景观景点来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促进畜牧养殖业与种植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