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五四村的崛起之路
——市卫计局五四村扶贫纪实
文章字数:5163

对贫困人员进行农技培训

路通了,灯亮了,村民心中的希望也亮了起来。

贫困户郭龙成如今成了烤烟大户,说起产业带来的变化,他喜上眉梢。

小蚕集中供育室内,朱美应和妻子正在忙碌地给小蚕添食着桑叶。

密植桑园实行套作模式,以提高蚕业产值,做强产业链。
    文/图 记者 汪瑛
  说起“五四”,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青年的节日,然而,在镇安县庙沟镇五四村,这里年轻力壮的青年村民都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
  五四村位于镇安县西南部,距县城只有34公里,离庙沟镇5公里,属于典型高寒山区,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41户1081人,有贫困户141户368人。受自然条件制约,村级基础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致富技能。传统产业单一、规模小,全村贫困面大,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限。2014年市卫计局包扶五四村以来,他们以全村脱贫致富全面小康为目标,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打造产业基地,壮大集体经济,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历经3年多的帮扶,建成了10公里的环村产业路和高标准的村卫生室,家家户户饮用到甘甜的自来水,蚕桑、食用菌、烤烟和特色养殖业等产业初具规模,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发生较大变化。
  强基础 打底子
  四组王能友一脸幸福的表情对记者说:“我的两个愿望——吃上自来水、路修到家门口,市卫计局都帮我实现了。”
  2014年以前,五四村全村仅仅有一个组有条水泥路,组与组之间不通路,交通极为不便,通讯基站覆盖不全,全村大部分人吃水困难,看病不方便。面对基础如此薄弱的村子,怎样扶,如何富,市卫计局结合村情,立足长远,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思路,为五四村的脱贫摘帽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关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五四村四、五组多年以来因地势过高,吃水难是很多村民们的心病。据村民介绍,过去他们都是挑水吃,天旱的时候要跑三四里路担水,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更谈不上浇灌庄稼了。“吃水是头等大事,一定要先解决村民吃水难题。”2015年市卫计局从机关事业费中拿出20万元,争取镇安县水务局的支持26万元,为群众购买水泵、水管,修水池,打水井,把自来水管道引到群众的家门口,年底四、五组群众吃到甘甜的自来水。听说一、二组还有部分群众吃水难,今年4月,市卫计局自筹5万元解决80户群众吃水的问题,至此,全村群众吃水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每一户村民家里,也流进了群众的心中,盼了多少年终于如愿以偿了,很多群众难掩激动,流着眼泪奔走相告。村民侯启刚的媳妇既高兴又难过地说:“你们如果早来两年,我弟媳就不会死了。”原来,2013年她的弟媳早上从沟底往家里背水,不小心滑倒在地,造成脑溢血不幸去世。
  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2014年市卫计局出资3万元打通四组和五组之间的断头路。2016年市卫计局采取从机关经费里挤出一部分、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协调衔接争取一部分的办法,落实经费30万元,新修了二组至四组通组道路3.5公里,组组道路联通,形成全村10公里的环形产业路。为了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市卫计局并出资9.6万元,在一组至三组水泥路沿线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今年改扩建桥梁5座,安装涵洞一处,群众出行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提高村级服务能力,2014年以来,市卫计局为村委会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及办公桌椅等办公设施设备,建立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鼓励村上发展电子商务,为村委会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一套,活跃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为了改善群众看病难,市卫计局投入29万元为村上建起了10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配备电视机、便携式检查设备、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中药煎药机等。将村医周元的妻子朱小娥免费送到镇安县妇保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妇科知识培训。“如此规模的村级卫生室在全市尚属首家,之前我一直在家里给群众看病,地方窄小不方便,条件较差,现在卫生室条件好了,化验、诊断的设备齐全了,一般的患病群众也不用到县上去了,在村上就能治愈,村里人看病费用减轻了。”村医周元说。
  “自从市卫计局包扶以来,我们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4年以前到五四村上时,村委会办公室连一个厕所都没有。村内环境大变样,处处呈现出新的气象。尤其是组组通了公路,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五四村村主任付增寿说。
  兴产业 促增收
  产业是助推一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种养产业,则需要认真细致的考察、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详尽周密的计划。
  市卫计局驻村工作队深知产业对五四村实现脱贫摘帽的重要性。他们以增收脱贫为核心,重点培育富民拳头产业,协作制定了《五四村2017—2010年度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三色”产业示范带,即金色烤烟带、黑色香菇产业带、绿色桑园产业带。
  “我们采取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组织经营模式,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林下中药材种植等规模化生产,同时发展桑药、桑芋套种,桑鸡套养立体农业,带动其他产业提质增效。”在谈到产业发展时,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英锋给记者谈了自己的想法。“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技术培训班,实现了贫困人员农技培训全覆盖,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科技带头人。”
  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2015年市卫计局为50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产业扶持资金500元,2016年市卫计局对村上首批成立的食用菌、蚕桑、养殖3个专业合作社分别给予了1万元的发展启动资金,引导带动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建设,随后全村逐步发展养蜂、白山羊养殖等13个合作社。
  在村委会门口,遇到三组贫困户王学银,他是五四村的一个养蚕大户,前几年他在外打工没有挣到钱,还患上严重的矽肺病,导致家庭贫困。去年在市卫计局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决定养蚕,把房前屋后的桑树进行修剪,今春又新载桑树1万多株,2017年三季养蚕14张,仅养蚕一项今年增收两万多元。
  过去五四村有养蚕的传统,但养蚕规模小,小蚕防病技术不过关,影响到群众养殖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困难,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会商议,在县蚕桑站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定点小蚕集中共育室,由村上松林蚕桑合作社统,以提。一进行共育,待蚕三眠时,无偿发放给村民。“村民从集中共育室将蚕领回去,喂半月到18天,就出茧了,时间短,见效快。”集中共育室的技术人员朱美应说:“市县都很支持我们合作社发展养蚕产业,市卫计局给我们1万元的发展资金,我们带动30户贫困户发展养蚕,今年每户增收都在3000元以上。”
  站在四、五组的高坡上,眼前到处是一片片绿黄色的烤烟。时下正值烤烟收获季节,贫困户郭龙成的烤烟炉散发出缕缕烟香,老郭正忙着分拣出炉的烤烟,“已经烤了两炉了,这阵子把人忙坏了,有盼头再忙也是高兴的。”他一边招呼来人一边说。去年,他开始种植烤烟,交完烟,回家一盘算17亩地的烤烟净收入四万多元,这让老郭着实兴奋了一把,今年,他本想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多收点。“有一片烟叶染上了病虫害,这样一来,估计今年的收入能和去年持平。”
  走进五四村食用菌产业园,成片的食用菌大棚一个挨着一个沿河道向山沟延伸。频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自平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合作社现有食用菌种植户7户,其中贫困户4户,去年在市卫计局的支持下,发展香菇13万袋,今年驻村工作队计划为贫困户流转土地,该合作社打算明年发展到20户种植香菇40万袋,带动贫困户8户。
  “今年内,我们计划再投入10万元,用于村上搞600亩桑园和100袋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再投资10万元资金,将村上的产业道路进行完善,努力把五四村打造成全市2017年产业脱贫示范村。”市卫计局局长寒冰说。
  目前,五四村发展香菇13万袋,种植烤烟280亩,发展白山羊150只、黑猪280多头,发展养蚕240张,板栗核桃种植2000亩,预计全村人均产业增收达到2500元以上,预计到2019年全村产业收入6000元,贫困户人均增收4000元,141户贫困户年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两年来,明晰的特色产业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盼头、鼓足了劲头,也增强了他们加快致富的信心。
  改陋习 抓整治
  人情往来,送“份子钱”,近年来在五四村有水涨船高的势头,成为群众的生活负担,举债送礼的人,在村里比比皆是。贫困户程乐明说他去年一年送出去的份子钱就有8000多元。
  为了树立崇德向善的良好村风民风,扭转这种不良陋习,创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市卫计局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上制订“一约四会制度”,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规定婚丧嫁娶简办新办,人情往来随礼份子钱不超过100元,庆生、满岁、祝寿、升学、入伍、调迁等不得办酒席。并且规定了办酒席的具体烟酒价格和菜品的标准。要求全体村组干部、党员带头签订责任状,带头执行。这一规定在全村引起不小的震动。今年8月份,三组的贫困户王学友因病去世,村组干部及时给其家属宣传“一约四会制度”,家属按照节俭办事的原则,安葬王学友,节约费用5000多元,亲朋邻居送份子钱也减少了,这一改变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2016年8月在全村表彰大会上,86岁的钟明和老人被村里评为好婆婆,五组的阮祥珍被评为好媳妇,这在五四村属首次。
  一切都在五四村悄悄的发生变化。为了整治五四村环境卫生工作,改变群众卫生习惯。2016年市卫计局以每户1500元的补助标准,指导75家农户实施了改厕,为沿河群众配发垃圾桶130多个。今年市卫计局为村上配备了5名健康知识宣传员,其工资均由市卫计局承担,为群众宣传卫生疾病预防与健康知识。同时,制定了环境卫生治理管理制度,对河道划段分给住户管理,每月对所有群众卫生状况按照良好、一般和较差三个等次进行评定,督促检查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卫生。今年对全村140户群众房屋实施民居改造,清一色的白墙红屋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自开展移风易俗和环境卫生整治后,我们村里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了。”村支书田启付由衷地感慨。
  心连心 真帮扶
  帮扶旨在为民富民,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才能真正知道帮什么,怎么帮。市卫计局局长寒冰作为该部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既挂帅又出征,每月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扶贫工作,到村现场办公。党组书记董红梅帮村上找项目想办法,大热天进村入户看望慰问患大病的群众。局里其他领导带领干部每周轮流驻村,参与扶贫项目的衔接协调和落实,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英锋如今在村上已经是妇孺皆知,摸底子、抓进度、解难题……
  市卫计局在机构改革之前,有两个扶贫点,一个是丹凤县花瓶子镇石门村,一个是现在包扶的五四村。“机构合并之后,要选择一个点继续作为包扶对象,石门村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而到五四村最快也要五个半小时。之所以舍近求远,主要是考虑五四村立地条件差,群众贫困面大,更应该得到帮扶。”市卫计局副局长郝玉峰说,在此次扶贫工作中,市卫计局是真心实意地想为五四村做一些事情。他还记得,局长寒冰亲自跑部门寻项目;在饮水工程中,为了争取镇安县水务局支持,他亲自找到局长家里,得知对方在开会,他便去开会的地方等了两个小时。
  2015年和2016年,市卫计局还先后两次组织市级医院的多名专家到镇村进行义诊。“义诊来的都是省市知名专家,群众听说他们要来,几天前都在等候,有些路远的群众天未亮就起来往村委会义诊现场赶,有一次义诊活动都结束了,专家们准备返回,一位群众打电话说,正在赶来的路上,专家就等着,直到给那位群众诊断结束后才离开。”镇卫生院长黄正鹏给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根据五四村村情和联系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市卫计局包扶工作队制定了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建立了工作台账。为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了定期研究脱贫工作制度,严明纪律要求。为了让驻村队员能踏实安心地驻在村上,真正能助群众一臂之力。市卫计局为驻村干部落实了住宿及用餐条件,配置了摩托车、安装空调等工作生活工具。
  “三伏天热得不敢出门,可是市卫计局包扶干部来了以后就赶紧入户,不歇息也不抱怨。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镇包村领导邱龙兴说。
  “没有想到市上的干部能与群众这么亲切,不计较村上条件差,也不嫌弃村民屋里脏乱差,与群众说话不拿架子。”庙沟镇干部余德成,一起工作时间久了,他的体会发自内心。
  “原来的五四村,上访户多,懒人多,是个烂摊子村,市卫计局包扶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五四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人人有事干,你追我赶,增收有希望,群众心理平衡了,矛盾少了,社会更加稳定和谐了,整个村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庙沟镇镇长张本华在镇上工作多年了,对五四村的变化感受颇深。
  “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战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在输血的同时更要让他们造血,让老百姓明白勤劳才能致富,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初衷。”市卫计局局长寒冰说。
  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市卫计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显身手,真正做到了真心帮、实意扶,用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