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柞水“三变”引领催开“产业花”
文章字数:1045
  本报讯(索文瑛)“我们坡上种艾蒿、屋上有光伏、地上栽核桃、地下长药材、林下有菊花,有了这立体式产业,脱贫绝对不成问题!”曹坪镇中坪社区支书宋清洁激动地对笔者说道。
  中坪社区的变化,是柞水抓党建推“三变”促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全省深度贫困县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座谈会和全市“三变”改革现场推进会召开以后,柞水以落实会议精神为契机,把党建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整合力量,激活农村资源,培育多元产业,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实现了党建强、产业兴、民增收。
  整合力量夯基础。坚持党委主导、支部牵头,制定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对贫困户和经营主体给予奖励补贴,目前,已为852户贫困户兑付发展产业奖补资金734万元。积极发挥县镇村“三变”办、“四支队伍”以及党员能人、产业大户的作用,通过“支部+三变+公司+贫困户”“支部+三变+旅游+贫困户”等5种模式发展产业,帮助群众增加收益。积极整合财政和部门支农惠农资金3.88亿元,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实体47个、药材种植1400亩、高产示范田600亩、林下养殖4万只、核桃良种建园5000亩,形成“党政领导、实体带动、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脱贫产业格局。
  示范引领带全域。以“三变”改革撬动原有单一、传统的产业模式。针对朱家湾、老庵寺等16个“三变”改革试点(示范)村,集中投放人财物,精心培育主导产业。目前,16个村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特色产业持续跟进,乡村旅游、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一批优势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新“引擎”,带动形成了“乾佑河流域乡村游,社川河流域种植,金钱河种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土鸡养殖、旅游服务等10个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3.26万亩,建成设施蔬菜1100亩、桑园3400亩、红豆杉5500亩、花卉1000亩,养殖土鸡50多万只、生猪8.6万头,带动贫困户以土地流转、资产入股、打工就业、承包经营等形式实现多方收益。
  壮大特色促增收。将木耳产业确定为脱贫主导产业,围绕“1152”目标(发展1万亩,1亿袋,年产5000万吨,年产值达到20亿元),努力实现“小木耳推动大产业”。积极打造西川木耳小镇,目前,核心示范区已建设标准化示范田15亩,放置菌袋14万袋,百万袋木耳菌包生产线项目即将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黑木耳1500万袋,产值5250万元,利润1300万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780个,示范带动2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还将辐射带动下梁、小岭、凤凰、杏坪4个木耳示范镇及西川、宽坪等15个木耳示范村建设,不断做大做强柞水木耳品牌。同时,积极围绕马铃薯、大豆、小杂粮、特色水产等短平快产业,着力打造产业示范区,将带动2300户贫困群众户均约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