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柞水 千帆竞渡展风采
文章字数:3206

党建会客厅

柞水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

精神文化脱贫宣讲

柞水溶洞游客如云

木耳节开幕式

柞水县城关小学鸟瞰图

红岩寺镇本地湾移民搬迁安置点

朱家湾高端民宿

九天山国际滑雪场

亮化工程让夜色下的柞水格外出彩
  巍巍秦岭,牛背耸立,那是这片土地上一幅多彩的画;碧绿乾河,润物流翠,那是这片土地上一支流动的歌。这就是秦楚咽喉上那颗绿色、自然、纯净的明珠——柞水。党的十八大以来,柞水亮点频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来柞水调研农村党建工作;西康铁路二线建成运营,柞山高速公路全速推进;“柞水木耳”“柞水核桃”“柞水大红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柞水糍粑、杏坪皮纸等5个项目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家湾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是2011年的1.85倍,年均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是2011年的3.78倍,年均增长30.5%;工业总产值181.3亿元,是2011年的3.68倍,年均增长29.8%;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是2011年的1.61倍,年均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2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7元,是2011年的1.86倍,年均增长13.2%。全县上下砥砺前行、奋发作为、建功立业,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投身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和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建成“三个柞水”不懈奋斗、再立新功。 
  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五年来,柞水县始终围绕提质增效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千方百计转方式、调结构、兴产业,三次产业比优化到9:61:30。强力推进“四化同步”,该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柞水木耳”“柞水核桃”“柞水大红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启动建设了8个现代农业园区,西川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晋升为秦岭南麓特色农业科技园,卉丰现代农业园被列为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培育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3个。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小岭工业区跻身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启动了小岭现代工业产业园建设,累计引进入园企业75家,培育规模企业21家,工业总量提前两年突破百亿大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举办了秦岭生态旅游节、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等活动,打造了牛背梁高山杜鹃花节等节庆旅游品牌,五年累计接待游客24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建成了县电子商务中心,农村淘宝、京东实现主要节点全覆盖,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兴起,旅游三产成为新的经济发力点。
  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五年来,柞水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标,千方百计增投入、保基本、促均等,民生民本不断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30多所农村中小学配套设施,城区一小实现整体搬迁,新建幼儿园13所,县幼儿园迁建工程基本建成,全县幼儿入园率达99.5%以上,中考学业水平测试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课改和素质教育走在省市前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柞水糍粑、杏坪皮纸等5个项目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馆一站”实现免费开放,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40个、文化大院2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13个,安装户户通2万余户。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稳定脱贫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46%下降到13.7%。民生条件持续改善,累计实施重点民生项目400个,建成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65个,搬迁群众6752户2.5万人,完成棚户区改造588户,建设保障性住房5033套。创业型城市创建深入推进,转移农村劳动力25.24万人次,创收23.3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8%以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中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院”,镇办卫生院均达到甲级标准,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率达100%,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五年来,柞水县始终坚持新型城镇化理念,千方百计强基础、拓功能、提品位,城区建成面积由2011年的5.8平方公里扩展到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54%。重点集镇建设亮点纷呈,小岭、营盘、曹坪等一批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特色集镇相继建成,凤凰、下梁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镇,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村庄建设特色鲜明,建成46个美丽乡村和26个新农村示范村,朱家湾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石瓮社区、营镇社区被评为秦岭美丽乡村。中心县城建设成效显著,南关综合开发、湾潭子惠民小区、东昇公园、县体育场等重点项目全面建成,县二级客运站、城区供水、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投入运营,211国道石镇至石瓮段“三改二”全线贯通,新老城区连为一体,县城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东红路、下老路、色杏路、营丰路建成通车,315省道小岭隧道快速推进,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636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光纤宽带入户率达80%,该县成为全省首个全光纤覆盖县城。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城区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均在330天以上。
  改革开放彰显新活力。五年来,柞水县始终把握“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要求,千方百计抓改革、重创新、促开放,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精简乡镇4个、村41个,县级部门机构压缩15.4%。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不动产登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改革走在省市前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受到省上表彰。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市场活力全面激发,新增市场主体4583家,增速位居全市前列。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长安银行落户柞水,全县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5.6亿元、20.7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9倍、1.5倍,年均分别增长14.5%、9.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成秦岭七药示范园等重大科技项目,累计申请专利492件,科技贡献率达46%,被科技部列入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清理行政审批项目99项,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83项,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4025项,行政检查双随机名录库基本建立,公车制度改革全面到位。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累计签约重大项目99个,落实招商到位资金200多亿元,争取专项资金32亿元。
  职能转变得到新提升。五年来,柞水县始终把提升履职能力作为重要责任,千方百计转作风、强治理、优服务,建立了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行为民代办制度,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扎实改进文风会风,全面实行网上协同办公,深入开展“公民代表走进县政府”“大学生暑期到政府机关见习”等活动。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246件,政协委员提案408件,办结率、回访率达100%,满意率达98%。平安建设持续深化,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2%,连年排名省市前列。推行县级领导坐班接访、包抓信访案件等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有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强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六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县、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示范单位等创建成效明显。建成县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设立凤凰镇专职消防队,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应急处突能力日益增强,五年来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和重特大刑事案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过去的五年,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均经济占有量、人均存贷量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全市乃至陕南位居前列,全域旅游惠及人口越来越多……五年来,先后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县、影响中国活力休闲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省级生态县、省级教育强县、省级旅游示范县等国省荣誉,柞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
  五年来,全县上下勇往直前、迎难而进,努力将县第十八次党代会制定的“规划图”变成具体的“施工图”,吹响集结号、打响发令枪,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向着既定目标发起冲锋,克难攻坚、夺关拔寨,全力完成目标任务,奋力推进追赶超越,确保全面建成“三个柞水”迈出坚实步伐。
策划:王小宁
组稿:张珊 朱恢军 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