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也说借鉴
闫建卓
文章字数:1266
  借鉴,顾名思义是指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在古代,以铜为镜,鉴就是镜子,所以借鉴又可以说成借镜。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时代的借鉴,历史的借鉴,纵向的借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相互学习,这是横向的借鉴。
  最精辟的是李世民说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最有哲理的是毛泽东说的:“继承和借鉴决不可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而鲁迅先生写的:“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又从根本上阐述了借鉴的意义之所在。
  借鉴要用分析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公元399年,名僧法显历尽艰险,到达印度,带回大量佛教经典,并著有《佛国记》。唐代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取经,在印度遍访名僧求学,并为众僧讲学说法。回国时,他带回了总计657部经书。唐高宗时,高僧义净由东南海路到印度,带回大量佛经。玄奘和义净回国后,先后组织有专长的僧人,大量翻译佛经,两人共计译成136部,1574卷。佛学的大量输入,使中国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中国的绘画、雕塑、文学等从而变得更加壮丽辉煌。因此,英国人威尔斯在《世界历史》中称赞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绕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借鉴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借鉴基础上更注重创新。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拜上官周为师,很是勤奋刻苦。黄慎学成之后,邀几个好友来欣赏他的画。黄慎便拿出几幅得意之作供友人欣赏。有朋友看后却说:“我们是来看你黄慎的画的,这是上官周的画。”黄慎再三说明这的确是自己的画,可是朋友们就是不相信。这事使黄慎悟出道理:上官周的画,有自己的风格,我的画有我黄慎的风格吗?从此以后,他在研习上官周作品的同时,注意练就自己的风格。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纤夫》,老师和同仁们都说:“这才是真正的黄慎的画呀!”
  借鉴就是学习,学习就要学到精髓。如果照搬照抄,是会闹出笑话的。东施效颦、鹦鹉学舌的典故已是妇孺皆知了。更有趣的是,清人方飞鸿在《广谈助》中载:某一富人死了岳母,于是请家中私塾先生代写祭文。私塾先生依照书上写了篇交于主人。一个来吊孝的亲戚看了那篇祭文哭笑不得。原来是篇祭岳父的悼文。富人便责怪私塾先生把祭文写错了。这位私塾先生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古书上刊定的,怎么会有错,恐怕是死错人了吧。”这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不知取舍,生搬硬套,此乃为学之大忌。”
  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他人的东西,如果不懂得选择和取舍,就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我国晚清怪才辜鸿铭讲过这样一件事:乾隆嘉庆年间,一位西洋人要做一套西服,他拿旧西服给中国裁缝当样子。过了好几天,西服做好了,西洋人一看,中国裁缝模仿得惟妙惟肖。可是翻到后面,突然发现剪去了一块,又补了一块,西洋人感到奇怪,问为什么这样做?裁缝答道:“我是完全照你的式样做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那旧西服后面有一块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