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厉害了这五年
——庆祝十九大特别策划之三
文章字数:4630






  记者 王涛 李亮 董楠 王聪
  身残志坚 艰苦创业谋发展
  “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富。”五年来,魏万林身残志坚,通过努力的拼搏,不仅自己的日子富裕起来,周围的乡亲在他的带动下,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魏万林出生在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东沟组一个小山村,当他7个月时突发高烧,落下了小儿麻痹。20岁时,他拄着拐杖孤身一人到西安学习缝纫裁剪技术,两年勤学苦练后在家乡武关镇开办了一个服装店,凭借着吃苦耐劳、诚信经营,积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6岁时,魏万林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加油站。从此,他的事业踏上了辉煌的征程,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魏万林,心里总是牵挂着乡里乡亲,更惦记着那些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2010年6月,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多方筹资1200万元创办起了商洛市首家标准化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期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在这期间,资金紧张的他不忘为乡亲办实事,捐助资金50多万元为村上建桥、修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赞扬。
  2014年,为了扩大辐射带动规模,使更多的贫困家庭、留守妇女、残疾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魏万林又投资4500万元,创办了一家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核桃壳粉加工生产线2条,以废弃物再生利用、农林产品精深加工购销、坚果壳深加工、活性炭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生产核桃壳粉,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生态循环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魏万林的公司已发展成为下辖3个子公司、1个专业合作社的集团公司,固定资产1.3亿元,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上缴税金180万元,公司就近就地安置劳动力就业450人,其中贫困户114户、残疾人50人,带动635户、2530名贫困群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任务要求,这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谈到未来,魏万林信心满满,将更加努力,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回归社会,走向美好人生之路。
  种茶致富 农村舞台展身手
  闻着茶香长大,记忆里最深刻的东西就是茶叶。五年来,山阳县80后小伙刘海峰选择做了一名茶农,每天守护在自己的茶山中。
  2010年,临近毕业的刘海峰和很多大学生一样面临着择业困惑。到底是走出去闯一闯,还是回家乡创业呢?幸运的是,这一年,国家大力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从小在深山里长大的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回老家承包荒山,种茶!
  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刘海峰注册成立了一家茶文化有限公司,并在法官镇黄家店村新建茶园基地500余亩。为了把茶品质做到最好,他对茶山规划、茶种选择、茶园配套都做了一番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光景,刘海峰的茶叶已是远近闻名。怀着感恩的心,刘海峰又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当地农户参与其中。2014年,他的公司与当地茶农签订新鲜茶叶收购合同360余份,带动900余人,为附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一百余个,解决了乡亲们就业难题。目前,刘海峰的公司里驻场工人有60余位,负责茶山日常的除草、修剪等工作。每年到采茶季节,茶山上每天有一百余人劳作,每人可收入近一百五十元。
  刘海峰说,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随着自己的事业逐渐做大,他最大的心愿是带着乡亲一块赚钱,这样也能实现自身价值。让他尤为激动地是,在十九大报告中,部署未来5年农业发展时,“现代化”“创新”“集成技术”等字眼尤为突出,为未来5年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表示,接下来将计划再流转土地200亩,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产量,努力实现茶园种植采摘机械化,新建标准化、机械化加工厂,实现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商洛安家 外地小伙看变化
  26岁的曾垂海,是湖南省娄底人。五年前,他在和朋友的一次闲聊中,知道了陕南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叫商洛,于是他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相关信息,只身带着6000多元来到商州,就在这里扎下了根。这几年,他经营了一家打印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娶了商州媳妇,买上了小车,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生活在商州这些年,很多事情让我感觉商州人的友善。”让曾垂海记忆深刻的是,去年自己去车管所办理车辆落户手续,因为自己是第一次买车,对这方面不是很懂,加上湖南口音比较重,车管所办理证件的人也比较多,站在办证大厅不知道往哪个窗口去。他便向旁边的一位中年大哥咨询,中年大哥听说了他是外地人后,亲自带着他去窗口逐个办理,整整忙了一个上午,手续办完后,曾垂海想请那位中年大哥吃个饭,结果被谢绝了,大哥说道:“你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出门在外,相逢就是有缘,举手之劳而已。”在他的影响下,曾垂海现在出去办事,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去主动帮助。在商洛生活的这几年里,商洛人淳朴友善的待人方式,让他这个外乡人深受感染。
  此外,曾垂海发现,最近这几年商洛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楼高了、路畅了、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气爽了。至今,他还记得第一次来商洛时的印象:一眼望过去,高楼很少,路面上车辆也比较少,街道两边到处是小商贩,街道路面比较脏和乱,消费水平也很落后。然而,仅仅几年间,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街道路面变得整洁干净,购物的去处也很多,购买店里需要的器材再也不用专门跑到西安去,方便了很多。
  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曾垂海表示,如今的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他会一直留在这里,让自己变成一个“商洛人”,他也相信未来的商洛会更加的美好。
  服务基层 见证农村变迁
  拨开清晨的浓雾,陈鹤站在柞水县小岭镇李砭村二组柏树林山上望去,经过环境综合整治后的社川河曲折流淌,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排布在山头,一座座新盖的灰白色大楼拔地而起……看着的这片土地不觉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心里很是欣慰。
  陈鹤是一个80后小伙,在小岭镇任组织委员,从事党建工作。5年前,陈鹤初来小岭镇,那时这个工业镇的环境真是让人不堪入目:矿石粉尘、道路扬尘、生活垃圾及污水废弃物排放一直是镇子环境治理的顽疾。5年来,政府铁腕治污,下大力气对镇上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实施关停,修建沉淀池和矿山涌水处理系统,封堵尾矿库应急池、排水口,安装除尘、降尘设备,使用吸尘车、洒水车定期清理喷淋作业等一系列管、护、治措施,全面提升了镇上的环境质量。如今的小岭,绿水绕青山,工厂无黑烟,真正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喜欢运动的陈鹤,也会早早起床,在山路上奔跑锻炼,感受山间的新鲜空气。
  五年来,让陈鹤欣喜的不仅是小镇环境的改变,更让他欣喜的是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镇上修建的黄金移民安置点小区是全市的重大项目,钥匙都已交到贫困户手中,今年春节,一部分老百姓就要告别过去的土房、危房。再想想随着农村“三变”改革的稳步推进,往后农民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这些都是对这些年自己辛勤工作的回报。
  十九大刚刚落幕,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公务员,陈鹤更加关注的是对民生的报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段时间以来,报告中关于未来五年民生的内容让他最为激动。陈鹤表示,未来他要继续扎根基层,坚持初心,心系百姓,努力让小岭镇下一个5年更加美好。
  让“秦岭最美是商洛”唱得更响
  “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商洛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来,作为一名电视记者,李岩天天奔波在一线,可以说走遍了商洛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让他感受最深刻。
  李岩是陕西电视台驻商洛记者站记者,生活中言语比较少的他在谈起商洛的变化时却滔滔不绝;“近几年,商洛不仅注重精品景区建设,在完善旅游要素方面也非常重视,巡检老屋、阳坡院子等一批有特色的民宿发展相当快。如今外地人一提起商洛不仅仅是金丝峡、天竺山、柞水溶洞等著名景点,很多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美丽乡村也深受游客喜爱。”
  说起旅游,让李岩最骄傲的是商洛蓝,商洛每年的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00天,只要一想到住在精致的小木屋里,呼吸着山间的新鲜空气,观赏眼前偌大的花海,他的心情就格外激动。除此之外,全市有1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2个镇进入全国重点镇,商洛在发展旅游方面的成绩让他感受颇深。
  “商洛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李岩说,他经常下去采访,开车到农村,即使最偏僻的地方也都通上了水泥路,漂亮的农家院落,宽敞的房屋、新建的桥梁都让他感受到五年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五年来,李岩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不仅源于工作,更是基于这座城市对他带来的改变。几年来,城市的绿化亮化工程将他居住的附近变成了公园,这也让他每天的心情都无比美丽,工作起来热情更高。
  “十九大的召开,无疑又为我们规划了一个新蓝图,相信未来五年商洛将会更加幸福、和谐、宜居。”李岩表示,作为一名记者,未来他将会用手中的笔记录着商洛的每一点滴变化,将“秦岭最美是商洛”唱得更响。
  安居乐业 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五年来,怀揣着梦想,张涛兜兜转转,走出去又转回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安居乐业梦一步步实现。
  80后的张涛,是商州区板桥人,高中毕业后便一个人背着铺盖去外地闯荡。几年间,先后在南方几个城市从事建筑行业,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在市区有个家,孩子在城里上学,因为在那里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
  五年前,当张涛再次回到商洛时,看到家乡的变化,他当即决定回来发展,因为商洛的快速发展为他提供了机遇,而自己在建筑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不必再为别人打工,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五年来,张涛也由一名普通工人成了业内精英。他还记得,刚开始到工地上干活时,一天工价才是四五十元,现在以自己的技术可以拿到三四百元。随着商洛的房地产业的兴起,张涛不仅自己干活,还包揽一些建筑工程,一年下来,可以收入几十万。
  生活在商洛,几年间,让张涛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乡的变化,以前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都得到解决,村里的卫生服务中心配套很完善、医生也很专业,学校现在很多老师都是专业院校毕业,村里的学校,从硬件设施到师资配置,一点都不比城里小学差。让张涛最欣喜的是他所居住的村子正在打造美丽乡村,到处都修起了水泥路,农家乐也多了很多。一改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家家户户都有辆摩托车,很多人家里有了小汽车,出远门方便了很多,来这里游玩的客人也多了很多。
  随着收入的提升,如今,张涛梦想又进了一步,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生活在镇里,和城里没有多大的区别,自己也已经攒够了本,明年再在市区买套房。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连日来,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民生的话题让张涛更加信心满满,在他看来,商洛的发展也必将为他带来更多的机会,带来更多的收入。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对农民工推出了廉租房、购买保险、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加大了改善力度,而像他一样的农村青年也必将快速融入城市的发展。
  编后: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五年一个变化,五年一个征程,这是敢于做梦勤于做梦的五年,这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五年,这是有付出一定有回报的五年。五年的年轮,我们每一个人朝着梦想振翅高飞,将自身发展融入社会发展大潮,拼起来伟大祖国的梦想。十九大的召开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连日来,由商洛日报社专刊部策划的庆祝十九大系列报道暂时告一段落,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深入基层,深入各个家庭,继续用手中的笔记录时代变迁、书写民生疾苦,坚持初心,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期待您的继续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