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黄柏岔村贫困户都有脱贫办法
文章字数:1188
  本报讯(特约记者 张希锋 通讯员 刘海涛)“要不是工作队帮我解决困难,给我争取贷款,让我栽猪苓、种药材,日子哪有现在这奔头呀!”11月13日,商州区杨斜镇黄柏岔村贫困户吴正锋给我们讲述他家的脱贫故事。这个全家吃低保的困难家庭,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争取1000元的临时救助,申请了5万元猪苓产业贴息贷款,种植了4亩地中药材,日子眼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目前,黄柏岔村261户780名贫困人口,已有156户482人有了自己的产业脱贫种养项目。
  黄柏岔村海拔1400多米,属半高寒山区。2017年,全村卡内贫困户261户780人,贫困发生率42%,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2016年2月,商州区确定区农合疗办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联合组成扶贫工作队定点包扶黄柏岔村,“四支力量”拧成一股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推进黄柏岔村脱贫攻坚工作。
  最早进入驻村扶贫工作队视线的是残疾村民张朝海。张朝海只身一人,除了残疾,还有多种疾病,个人年龄等条件又达不到五保供养标准。以前,张朝海吃饭多是村上好心人救济,做一锅面条就能吃上几天。为了解决张朝海的吃饭问题,工作队进村后,一方面积极从多方为其争取各项福利补贴,另一方面承担起给他临时做饭的义务,每次饭做好了,还要送到三公里外的张朝海家里。
  10月30日凌晨4时,13组村民任志明家突然着火。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立即启动紧急救助预案,为任志明一家5口落实临时住处,申报(意外)财产保险和民政临时救助。经过努力,第二天保险公司就为其赔付了2000元保险费,驻村扶贫工作队也送去1000元的慰问金。目前,民政部门的临时救助已发放到位。
  为了让留守在家的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工作队联系农口专家开展养蜂、养猪、养鸡、养鱼和种植猪苓、连翘等技能培训。同时争取所在单位7万多元支持,为贫困群众购买技能书籍。两年来,全村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种养技能培训和服务技能培训6次,300多人参加了培训,其中160多人掌握了一技之长。
  结合山林资源丰富,又有种植中药材历史的实际,黄柏岔村最终确定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基地”和村企共建两个脱贫发展模式,让贫困户都有适合自己的脱贫项目。通过50户中药材种植大户带动,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猪苓、连翘等中药材500亩,实现贫困户户均种植10亩,人均种植0.6亩,兑现贫困户产业补贴17万元。针对村上自然条件无污染,组织60户贫困户成立了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00多名贫困人口参与养猪。引进民企陕西千牛公司,建成年产300万袋食用菌产业基地。目前,区级食用菌产业项目补助资金83万元已到位,基地已正式与贫困户签订每户认领5000袋食用菌协议。另外,还成立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带动贫困户5户。区农合疗办和农检中心还筹资5万元,做为黄柏岔村集体经济股,不断充实村集体经济。
  经过两年努力,黄柏岔村修通了2.4公里的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复了配电室,解决了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安全用电问题;全村586户纳入房屋保险,参保率98%,养老保险参保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