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生态脱贫看看山阳
徐世旺 游玮
文章字数:2270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是如何让贫困群众致富增收?山阳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坚持把生态脱贫摆在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围绕“生态脱贫一批”要求,强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林业改革与脱贫攻坚紧密融合,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动共赢的扶贫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完成生态脱贫投资5159.3万元,受益贫困户1.5万户1138.45万元,户均增收758元。完成以核桃、板栗、中药材、水杂果、茶叶等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127.8万亩,实现产值6.75亿元。
  狠抓“三个重点”,依靠科技助推脱贫一批。不断深化“校企、院企”合作引进新技术,先后与西安交大、西农大、陕西中药研究所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开发中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相关产品33个。依托与西农大合作建立核桃试验示范站优势,引进“核桃良种繁育”等新技术12项,推广丰产建园、高接换优等实用技术8项,筛选引进核桃优良品种16个,为全县实施良种嫁接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抽调林业系统技术专家,组建4个技术服务工作组,巡回深入全县239个村,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的方式普及林业实用技术和技能,选派技术员深入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示范大户现场指导,手把手为贫困户教技术、教管理,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会经营、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组建核桃嫁接专业队,按照技术标准,对全县16万亩核桃实生园进行了嫁接改造;组建10支病虫害防治专业队,深入各林业产业基地和镇办,集中开展病虫害防治。通过实施校地合作、引进新技术、培训新技能,走出了一条地方依托高校实现创新发展、高校通过地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共赢路径。
  落实“三项政策”,实施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全面落实林业生态公益岗位开发、生态补偿金发放、退耕还林补助等生态脱贫政策兑现。全县开发护林员岗位614个,已兑现了614名生态护林员1至9月工资221万元。全面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兑现2016年度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131.02万亩1926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5630户344.77万元;兑现2016年度省级生态效益补偿304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3044户55.68万元。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兑现退耕还林13.8万亩,涉及退耕农户3.1万户,兑现资金3706万元,涉及贫困户2.35万亩1.4万户,兑现资金637.5万元,户均达到450元。
  瞄准“三条路径”,发展林业产业脱贫一批。按照长抓林果短抓药的思路,着力从发展林果产业、发展中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促增收的三条路径入手,以坡座子、沟台地和川垣地为区域打造核桃产业带,以流岭、鹘岭、郧岭“三岭”中低山为区域打造板栗产业带,推进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9月底,全县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发展到127.48万亩,千亩以上核桃专业村54个、千亩以上板栗专业村23个、林果专业合作社发展到99个,以核桃加工为主的企业发展到4家,开发系列产品6大类13个品种,年产量3.84万吨,年产值6.75亿元。大力发展中药产业促增收,打造特色中药材产业带,累计发展中药材基地44万亩,建成规范化科技示范园1万亩,标准化规模示范基地38个,发展医药化工企业15家,从事中药材种植业农户3.1万户,年产值19.45亿元。积极发展林禽、林畜、林蜂、林菌等林业循环经济模式,全县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示范户277户、专业村104个,发展林下养禽100万只、养畜3万头(只)、养蜂2.6万箱、食用菌17.32万袋,实现年产值4.86亿元,带动全县8200户2.46万人致富增收,户均年增收1万元,人均增收3298元。
  创新“三大模式”,联资联业带动脱贫一批。坚持“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采取流转土地、订单种植、贫困户入股、收益分红等形式,在全县7镇48村发展中药材示范基地8300余亩,带动群众发展6.08万亩,户均年增收3600元,可带动1800户6500余人脱贫致富。积极探索“‘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种苗花卉产业,板岩镇曹家寺村、户家塬镇康岭村、桃园村积极与山阳县天竺风景绿化公司合作,通过企业自筹、土地入股、农户参股、产业扶持配股、贷款贴息等形式,筹资2540万元,动员贫困户每户入股3000-4000元,入股贫困户109户358人41万元,每户年分红不低于1000元,村集体年分红不低于5万元,每年可带动268户823人实现脱贫。坚持“公司+生态旅游+美丽乡村+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短期致富产业,将造林绿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动员广大贫困户参加项目建设,增加短期收入。上半年,全县815户3100名贫困人口参与林业项目实施,实现劳务收入124.7万元,户均增收1530元,人均增收402元;1329户4785人参与生态旅游建设和服务,实现收入191.4万元,户均增收1440元、人均增收400元。
  坚持“三个强化”,全力保障生态脱贫一批。不断强化生态脱贫规划编制、森林资源管理、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了生态脱贫规划和年度方案,将项目落到各镇办各村(社区),任务落到山头地块,将惠民政策从宏观决策落实到贫困人口,建立了上下衔接、精准到户的规划体系,形成贫困户生态脱贫致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借鉴宁陕县生态脱贫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紧紧依托移动、电信等部门的技术优势,科学运用大数据平台,启动高坝店镇生态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构建林业、环保、国土、水务“四位一体”生态保护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资源监管网格化体系,实施实时动态监控,确保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全覆盖、全时段、常态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设立1.2亿元十大产业发展基金,其中林业产业5大类4300万元。先期设立500万元财政担保基金,与邮储银行合作,积极开展“集体贷”试点,为全县12个涉农项目发放贷款5000万元,其中林业产业类6个,发放贷款17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生态脱贫工程顺利实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徐世旺 游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