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墨耕寒石笔砚香
——记著名书法家石冬鳌
文章字数:4382
石冬鳌近照


2007年,石冬鳌抄写的十七大报告百米长卷曾轰动一时。

   
  王良
  石冬鳌,1951年生,洛南县人,研习书艺近六十年,以楷书见长,真草隶篆皆能,获国、省多项殊荣,其书法作品被海内外多家艺术馆、博物馆珍藏,以其书法制作的碑刻匾额遍布全国。现为商洛市书协顾问、省书协会员、省国学书画院副院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理事、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理事等。
  物不求余随处足,事若能省即心清
  1951年,石冬鳌出生在洛南县一户贫苦人家,12岁那年,父亲不幸染病去世,丢下兄弟俩与母亲相依为命。贫寒岁月、少年时的磨难,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和善良的心地。时至今日,他的笔名仍为“寒石”,落款往往署为“书于寒舍”。
  长大后,石冬鳌被招入洛南县铁厂,当了一名工人。他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坚持利用空闲时间读书、练字、写文章。由于他勤奋好学、勇于钻研,其才华初露,被铁厂的主管上级县计经委发现,即被破例调去,后又到县政府办公室、县人行工作。不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石冬鳌都是一个“香饽饽”,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和好评。其根本原因在于他能写能画、人品好、责任心强。
  石冬鳌人格修养的楷模石子玉,上世纪五十年代即任商南县文教局副局长,在反右中蒙冤被开除公职,平反后在县司法局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但他无怨无悔,仍然憋着一股劲儿努力工作。石子玉在书法领域造诣颇深,专攻于右任书体,闻名遐迩。小石是老石的崇拜者,从书法艺术到人格修养,受到了极大的熏陶与影响。
  在涉猎广泛、博学多能方面,石冬鳌深受赵万年老先生之启迪。那是一位怪才,书画诗词篆刻雕塑得心应手,木工瓦工电焊钳工样样技术熟练,秦腔大花脸的表演水平,许多专业演员也自叹不如。石冬鳌在与赵老师的交往中,深知艺术门类相通相融之真谛,为书法创作开启了多姿多彩之门。
  几十年的风雨阅历,使石冬鳌具备了做人的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进生命的志气。
  那一年,永丰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提一瓶廉价太白酒,求石冬鳌写一幅字,写好后与老人告别时,他回赠一瓶高档西凤酒,让老人激动万分,终生念叨。
  艺术家往往有特立独行的处世方式。例如,县上或单位搞什么大型活动,石冬鳌尽量不上主席台,老往偏僻角落处躲,拉也拉不动。他鄙视跑江湖、拉关系,认为艺术家靠作品说话,靠实力赢得人们的尊重。
  石冬鳌本可以办班挣钱,但他却只教不收费,更不搞跪师收徒那一套。谁来请教,他倾囊相告,孜孜不倦地讲解与示范。谁要是在社会上张扬,说是石冬鳌的弟子,他就说哪是瞎忽悠。其座右铭是:物不求余随处足,事若能省即心清。
  澹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临帖之前需要读帖,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当今的世界,文化迅猛发展,信息飞速传播,海内外交流日益频繁,为书法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石冬鳌一直以来尊崇和践行的是欧体,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因此,他临帖欧体时不只是临其本人的作品,而是连欧阳询在学书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书体都临过,从中一并体验其书体积累和演进的过程。
  除欧体楷书,石冬鳌真草隶篆皆通,并上宗汉唐,以柳公权等宗师为基。他临习《洛神赋》《乐毅论》《灵飞经》等碑帖,创作中讲求谋篇布局与结体用笔,作品的一横一撇、一点一划,均提按有度,顿挫适宜,每个字似乎具有刀斧之力。无论是扇面、信札还是条幅、对联,无论是蝇头小楷还是斗方榜书,均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即便是数万字的长卷,也照样首尾一致,形神不散,写出了淡定和清雅,写出了灵动与情愫,同时也折射出对文词内涵的深刻理解。随着人们居住水平的提升,洛南地域盛行一种书法形式,就是四条屏延伸到六条屏,高度四尺发展成六尺,两侧配一副对联。这是冬鳌最能发挥水平的,数百字的六条屏用小楷,对联则用行书或隶书,珠联璧合,使厅堂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
  石冬鳌对自己的作品始终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众所周知,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不同的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石冬鳌正是带着他的欧式风格,从容地走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澹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这是石冬鳌书法袋子上的联句。线条质感律动,明快酣畅,峻拔明丽,灵巧飞动,一看就是“石家”风格。“云白风清兰芳桂馥”、“事无全善物系雨兴”均是其扇面作品,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可以看出,他在完备自己风格的途中不遗余力地做着功课。
  陆九渊说:“道外无事,事外无道。”书法的真谛也在于此。求道若渴,索道自明。闻道柴桑景最幽,种的芝兰十顷宽。石冬鳌崇尚内敛、高洁、自然,持一份超然平和的心态,扎实地、稳健地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之旅。
  二十多年前,除了书法,石冬鳌的绘画也崭露头角,山水、花卉有一定的基本功。后来,他虽然没有丢弃国画,但重心已放在书法方面。著名画家杨林兴逝世之际的铭旌,就是由张源昌先生撰词、冬鳌书丹。由于是金粉与清漆糅合成一体作颜料,写在丝织品上,如同宋朝米芾的《蜀素帖》,有一定的书写难度,但冬鳌气定神闲,写得金碧辉煌又大气流畅,成为一段书道和友谊传承的见证。
  严格讲,启蒙时写的毛笔字叫写字,有一定水准后才能叫书法。字写得很好,有一定艺术性才叫书法艺术。“技进于艺,艺进于道”,说的就是这样的关系。石冬鳌书艺上的成功与他的才情密不可分,无灵性不能驾驭笔墨,无才情难以创造艺术。张源昌先生曾写道:“在石冬鳌的字里行间,总有一个笔情墨趣的书家自我,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生体验,有自己的艺术感悟和审美追求。多年来,他陶醉于黑白世界,在那里书写着自在的灵魂,有苦难,有快乐。作品中有万象,万象皆人生。书文天祥的《正气歌》,得浩然之气,写苏东坡的《赤壁赋》,发慷慨之感。书法以外形表心,以内容传道,在书法家的心田里,荡漾着一个阳光天地。”
  “潇洒风流谓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正因为重意趣,石冬鳌无论从用笔、结体,还是章法、谋篇布局,都显示出一种灵动的气势。特别是他的百米小楷长卷就用笔十分讲究,笔势收敛多于舒扬,含蓄多于直露,起始处稳健大方,即使是逆入藏锋的起笔也极具锋势,劲拔轻巧,神采焕发。可以想见,在他的笔锋里深藏着一种情愫。
  为了作品的深度和高度,石冬鳌不停地在传统经典里汲取营养。其实,米芾、王铎、启功、林散之等先贤无不如此,那遒劲的结体、洒脱的运笔、隽逸的韵致、构筑的笔情墨趣,给人一种舒畅清静的美感。
  古柏寒松风华自爱,闲云野鹤岁月偏长
  古人是智性书写,心静如水。书法家不光是字好,更要人好。书法作为艺术,不是一个功利的东西,而是一个身心的事物,透出的是一种内秀。用在石冬鳌身上,即所谓:洛水之尘,无法掩其洁,商山之远,无法挡其美。
  石冬鳌今年67岁,屈指算来,从事书法创作40余年,党龄也有39年。2007年11月,石先生所在的人行洛南县支行组织职工学习十七大报告,他感触很深,便决定以一个党员书法家特有的方式,将2.8万余字的十七大报告创作成书法作品。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悉心创作,每天晚上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钟,由于楷书书写重在发力,因此用坏了十几杆毛笔,经过半个月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总长百米的小楷书法长卷。作品总长100米,共分15卷,整幅作品端庄俊美、流畅跌宕、浑然一体,给人以震撼,受到了书法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同时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干部及市民观看。石冬鳌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一名普通党员对党的赤诚之心。这幅作品后来进京展出,受到了极高的褒扬。
  石冬鳌的书法作品在全国许多地方流传,哈尔滨凤凰山庄、甘肃陇南溶洞、山西部分庙宇、丹凤棣花清风街等等,其匾额均有冬鳌先生手笔。黄陵煤矿大门两侧巨石雕刻的书法,出自于雷珍民与石冬鳌之手。
  洛南县石坡镇鞑子梁山脚下的金鞍村,有一位退休干部陈甲民,是石冬鳌的铁杆粉丝。他的三间大屋,均挂满了石冬鳌不同时期的作品,就此尚不尽兴,他又用铲车从十几里之外运回巨石,邀请石冬鳌直接在石头上书写“山韵映辉”四个大字,又请石匠雕刻,竖立在显著位置,为这个山村增添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近日,一位侨联干部说,曾送石冬鳌欧体书法作品给北京一重要朋友,朋友道,你怎么从网上下载的印刷体?多番口舌后,鉴定为石冬鳌手写真迹,令其震惊!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石冬鳌的书法作品让人们感受到的不是商业气息的浮躁,而是老百姓内心的淳朴、真诚与勤奋。他把商洛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和自身纯净的内心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幅这一方水土的心灵画卷。
  2012年,网名叫“秋日思绪”一批学者,在一篇《最近走过的地方——洛南》文章里,如此介绍石冬鳌:“洛南有个书法家叫石冬鳌,善楷书,第一次见了就让人喜欢,后来费周折求得一副,字好内容佳,准备裱了挂起来欣赏。他的书法真正是字字珠玑。”
  基于其艺术才华,石冬鳌曾任商洛市二届书协副主席,现为商洛市书协顾问、省书协会员、省国学书画院副院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理事、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理事等,并在多个艺术团体任名誉职务。他总是不张扬、不扎势,做人处事循规蹈矩,厚道谦和,简单质朴,就连发型、衣服也是再普通不过,与人们心目中艺术家的形象差距甚远。出外会朋友,一碗泡馍足够,有专车不坐,总要坐班车。在洛南当地办事,他更是几十年一辆旧式摩托车“骑行天下”。他总不爱麻烦人,但只要市、县有书法活动,他都尽量参加,足以彰显其“德艺双馨”。好人有好字,自然有市场,县政府的会议室,仓圣祠的大殿,悬挂的几乎都是石冬鳌的作品,而小巷里的泡馍馆饺子馆类牌匾,不少也出自他手。作为书法家,他不仅仅是书坛墨池里的俊杰,更是在田野里任风吹雨打、在人群里任生活磨砺的智者,因此赢得一片片赞誉。他很看重他写的墓碑,曾自豪地说,城郊附近墓碑上的字许多都是他书写的,表达了对故土乡亲的眷顾。他的作品之所以长盛不衰,叫好连连,就是因为他扎根基层,服务民间,老百姓喜欢。
  “古柏寒松风华自爱,闲云野鹤岁月偏长”,这是石冬鳌喜欢书写的联句。真诚祝愿秦岭深山的这头“大鳌”,在墨海里乘风破浪,为“文化绿洲”奉献出更多更好更耐人寻味的书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