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红薯托起脱贫梦
——记金丝峡镇姚楼村姚保善的脱贫路
文章字数:989
  “明天找个车子去县城把今年红薯粉条的包装盒子拉回来,今年天气冷得早,要早点开始加工红薯粉条,要不然到旺季就来不及供货了。”商南县金丝峡镇姚楼村姚保善近日急匆匆跑到村部对支书说。
  49岁的姚保善,是姚家楼子薯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社员兼技术指导员。他原本家庭十分困难,靠扶贫政策的帮助和自身的勤奋努力,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姚保善的妻子9年前因为交通事故不幸遇难,留下仅有11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家中生活全靠他一人支撑,为方便照顾年幼的孩子,他只能在家门口打零工补贴家用,遇到活少的时候连日常生活也维持不了。在2014年精准扶贫以来,他被评定为贫困户。
  成为贫困户享受上教育扶贫的政策,每年给两个上学的孩子补助,这为姚保善减轻了不少压力,但是从小就自立、勤劳的他没有坐在家里等着送政策、送温暖,而是主动给帮扶干部打电话、跑村部,想早点找个路子让自己有事儿干,早点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正在这时,村两委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有产业、少风险,借助“党支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依托原本就有点基础的红薯粉条加工产业,迅速成立了姚家楼子薯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形成从红薯种植、手工粉条加工到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且通过资金、劳务、土地、技术等让贫困户和群众参与入股到合作社,年底进行分红,姚保善就通过这个合作社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姚保善在包扶干部相文生的帮扶下,在梁家湾老家滩组租了20余亩地,开始种植红薯,老家滩地处丹江沿岸流域,早晚温差大,非常适宜种植红薯,一亩地红薯产量能达到5000斤,种了红薯后他又开始想着怎么能挣更多的钱?能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最后他通过贫困户小额贷款,加上产业扶持资金,拿出7.5万元现金入股到姚家楼子薯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因为自己有着传统漏粉条的手艺,他又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员。这样以来,姚保善种植的红薯一年能够加工出3万斤的红薯粉条,销售额差不多有10万元左右,红薯插秧期和日常管理,最多时需要30多人务工,带动了村里其他贫困户就业,加入合作社后也解决了红薯的销售问题,而且还有年终的分红,账一算下来,他一年可增收5万元!就这样他率先摆脱了贫困,光荣地成为了姚楼村的一名脱贫户、一名脱贫标兵。
  “生命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将姚保善打倒,他用自己的斗志和勤劳的双手,在组织和帮扶干部的支持下,最终走向了致富道路。(何春红 王丹 刘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