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郭秋芳:自掏腰包不让贫困孩子辍学
文/图 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1809
 
  秋芳,原意是秋日开放的花朵。郭秋芳,一名正直无私的党员,一位心怀慈悲的老师,正如她的名字一样,低调、朴实、平凡,在清冷中盛放,把绚烂和芳香留给了别人。
  1967年,郭秋芳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就十分善良热心。上学时,她常把一些饿肚子的同学带到家里来吃饭,虽然日子过得也很紧张,但憨厚的父母从不责怪她,反而说:“有咱吃的也有人家娃吃的。”从此,“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个信条在秋芳心里扎下了根。
  师专毕业后,郭秋芳被分配到小河中学教书,当时,“照小宽”,即:照川、小河、宽坪,是出了名的偏远贫困乡镇,看着一个个衣衫破烂又勤奋好学的学生,郭秋芳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在接济他们上。有一年开学,两个学生来郭秋芳家里辞行:“郭老师,我们家长交不起学费,让我们退学,我们也不想给家里添负担了,可就是舍不得你,我们来向你道个别。”说罢,两个学生把家里晒的一点干腌菜放在郭秋芳家就转身要走。郭秋芳一把拉住两个孩子,“别走别走,老师来想办法好吗?”那时,正在追求她的小伙杨宗杰,也就是现在的老公,正好给了她50元的见面礼,她就塞给两个学生,但学生们说啥也不肯要。无奈之下,她硬拽着两个学生,用这个钱报了名。后来,这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黄河水利学校,看望老师时还调侃说:“多亏了那份见面礼啊!”
  2003年,郭秋芳被调至原五里中学,不久,她发现一个叫小成的同学(化名),在别的同学都出去吃早餐时,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教室里,她感到很奇怪,就想去问个究竟。谁知一走近小成,这位同学就把啃了一半的干馍塞进抽屉,“我不要你管!”小成边说边往教室外跑。下午,郭秋芳就骑着自行车来到小成位于原葛条乡的家中做家访。小成的奶奶告诉她,小成两岁多时他母亲就因家里太穷跑了,还留下了一个八个月大的弟弟,一直以来,家里就靠小成爸爸给别人打零活维持。现在,弟兄俩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家里实在没钱给他们,就做了一些馍馍给他们当早晚餐。“原来是这样啊!”郭秋芳马上去商店买了一袋面粉和一桶油,叮嘱奶奶一定要把兄弟俩的干粮做好一点。郭秋芳知道小成自尊心强,每次都是偷偷地把学习用品、衣服和一些零花钱通过奶奶的手转给他。有一次,小成无意中得知郭老师一直都在帮助自己,他被老师的良苦用心所打动,学习更加刻苦,中考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山阳中学。后来,小成的弟弟小鹏也上了中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小成决定出去打工来供应弟弟完成学业,让弟弟来实现他的大学梦。郭秋芳知道此事后,就不停地给小成写信、打电话,让他一定回来上学,再苦再难就这几年,熬过去就好了。在她的耐心劝说下,小成回来了,郭秋芳“借”了3000元作为他高中三年的学费。毕业后,她又“想方设法”让小成在自己这“借”了2000元当大学的生活费。现在,小成已经是中国建筑四局一公司珠海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上次,小成来学校看望老师时还风趣地说:“我郭老师‘借’给我的钱我怎么也还不上,我也要向我郭老师学习,把钱‘借’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
  五里中学撤并后,郭秋芳考进山阳中学担任生活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把所有精力投注在学习当中,她总是把女生宿舍打理的充满“家”的感觉,谁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生活费有困难,她总是毫不吝啬的“借”给他们,学生私底下都叫她“郭大姐”“郭妈”,他们中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郭妈”。
  郭秋芳不仅是一名好党员,好老师,也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好邻居。
  2013年,郭秋芳的老公、公公先后均因脑梗落下了手脚不灵便的后遗症,她便义不容辞地扛起了照顾老公和公公的重任。每天清晨五点,郭秋芳麻利起床,先是用轮椅把公公推到门外透气,然后再回家搀扶老公在路边做康复训练。时间一长,郭秋芳发现,除了他们,还有十几个患类似病症的人经常在路边锻炼。她就主动和这些人搭讪,组成了一个“自我康复互助组”,通过网上学习,找大夫咨询,帮助他们进行专业的训练,还把购买的康复资料分发给大家。
  每天早晚,九子碑村外的公路上总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群病人在郭秋芳的带领下,认真地做“康复操”,或是病人们围在一起闲谝、谈心,笑声不断,非常热闹。一位姓张的老人说,她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郭秋芳就跟家人一样,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虽然是双职工家庭,但郭秋芳始终对别人大方,对自己克扣,至今,一家人还住在多年前分的老房子里,生活并不富裕。她说,一点也不后悔,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微薄之力获得幸福时,就会感觉无比富有。今年,郭秋芳被我市评为了助人为乐“商洛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