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万海平: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
特约记者 孙传卿 通讯员 明婷玉
文章字数:1301

   
  在返乡创业的大潮中,他自告奋勇、勇往直前;经营失败后,他不折不挠、坚韧不拔;灵活变通、站稳脚跟后,却因为一场大火付之一炬、一夜返贫,但是他依然奋发图强,通过发展酿酒、养殖、种植循环经济,逐渐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万海平,一个农村汉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穷志不穷”的深刻内涵。
  返乡创业,大刀阔斧探索致富之路
  家住商南县湘河镇梳洗楼村的万海平,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于2001年前往山西晋城打工,由于身患股骨头坏死,无法胜任体力活儿,只能在煤矿开采公司干一些启动开关、维修等手上活儿,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也只能带回家1万多元。加之妻子患甲亢、心脏病,两个儿子正在上学,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2011年,万海平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创业,既能省去生活成本,又能照顾一家老小。当时正赶上政府开展养猪技能培训,万海平积极参与,通过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增强了养猪的信心。说干就干,万海平立即投资建厂房、买生猪,精心饲养。2年间,他购进的两批生猪饲养顺利,可谁知第三批购买的160头猪出了问题,死亡率达到60%,给万海平当头一棒。他立即请专家找原因、治病症,不分昼夜地照料幸免于难的猪仔。经过一番思考,他调整方向,在2013年贷款20万元购进10头种猪开始饲养,避免出现大面积生猪死亡现象。同时,他重操旧业,开始酿酒,依靠多栖发展抵抗风险,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突发大火,走出伤痛再立发展之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5年10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一夜之间将万海平的酒厂和住房化为灰烬。他十几年来打下的基业付之东流,原本生活逐渐改善的家庭成了居无定所、生活难以维系的贫困户。灾情发生后,县、镇党委政府、民政部门及时给予帮扶,当地村民也纷纷捐款救助,但还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悲天悯人、自暴自弃只能让自己越来越贫穷,唯一的办法只有重新站起来,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在镇村干部和帮扶单位的鼓励下,万海平振奋精神、走出伤痛,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获得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和产业贷款10万元,建起“海平农家烧酒厂”。他探索利用传统酿酒技术酿造苞谷酒,用酒糟发展养殖业,养殖粪便反哺玉米、小麦,丰收的小麦、玉米继续用于酿酒。2016年,万海平种植小麦、玉米10余亩,年产粮食8000公斤,酿造苞谷酒2500公斤,年收入8万多元。通过发展循环农业,万海平尝到了甜头。
  与时俱进,不忘初心谋求反哺之道
  经过一年的努力拼搏,2017年,万海平养殖种猪达到20头、公猪2头、育肥猪78头、存酒4000公斤。他注册了商南县相新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和陕南湘江五谷大曲酒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开拓市场,通过合作社实现产业化经营。
  经历了创业路上的起起伏伏,万海平深知农户分散养猪的风险。为了报答邻里的雪中送炭,他为前来买猪的农户免费提供上门服务、技术支持、防疫治病等工作,保障养殖户获得最大收益。2年间,他为300头猪崽免费治病,上门服务达600余次。在脱贫攻坚中,他聘请2个贫困户在农忙时节帮忙照料5亩小麦、玉米地,使每户年增收2万元。同时,他为没有稳定产业的贫困户提供酿酒技术培训,自己无偿授课、实地讲解,号召村里人共同发展“种粮-烧酒-养猪-种粮”这一循环产业,帮助更多的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