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洛微创技术的引领者
——记商洛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汤志刚
文章字数:2553
正在做手术的汤志刚(右)
患者给汤志刚(左)送来锦旗

 
  文/图 记者 吕丽霞
  近日,从市政府传来喜讯,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技术改进的临床研究”课题组获得2017年度商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胸外科医生汤志刚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工作得到政府的认可,心里特别高兴。在他看来,有了政府的认可和奖励,对这个项目推广更有利,就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今年47岁的汤志刚有不少头衔,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主诊医师,延安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肺癌微创综合治疗分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食管癌、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等。2008年以来,他积极引进先进医疗技术50多项,改变了商洛肿瘤的治疗模式,为无数患者带来福音。
  食管癌手术大变革
  2014年8月的一天,市中心医院手术室里,一例食管癌腔镜微创手术正在进行中。主刀医生汤志刚有条不紊地做着手术,手法娴熟老练,几名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经过近5个小时的努力手术圆满完成。这是汤志刚主刀的首例食管癌腔镜微创手术,也是第一例由市中心医院医生主刀的食管癌腔镜微创手术。至此,商洛食管癌微创手术实现了技术完全自主,是商洛微创手术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08年,汤志刚调入市中心医院,有了更好的平台,他更加积极学习,汲取新营养。2012年末一次学术交流会上,他接触到著名食管癌微创治疗专家韩泳涛教授,在与韩教授的交流中得知:食管癌腔镜微创手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技术代表着食管癌外科治疗技术的水平和发展方向。他被彻底折服了!在此之前,他们引进腔镜微创技术仅满足于胆囊切除手术,食管癌手术还采用传统的方式,在患者胸部开30多厘米的刀口,并发症发生率高,病人术后恢复慢。汤志刚立刻打定主意,一定要学习这门新技术!新年过后,他向科室和院里汇报,申请外出学习,很快便如愿以偿,到国家食管癌临床分中心——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拜著名食管癌诊治专家、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泳涛教授为师。3个月的时间汤志刚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技术和腔镜微创手术。学成归来后,他积极推广食管癌腔镜微创理念,发现合适病例后及时与韩教授教授沟通,请他们来院为病人手术,自己则为教授打下手,积累经验。在他的引领下,将商洛食管癌手术由原来的“拉链式手术”变成了“纽扣式手术”。大大减轻了病患痛苦。截至2017年10月,他们科室做了130多例食管癌腔镜微创手术,由他主刀的就超过了70例。
  引进“绿色治疗术”
  在汤志刚看来,北方和南方医疗技术有很大差距,很多新的治疗方法在南方已应用多年,但在北方还闻所未闻,正是医疗观念的落后和医疗技术的欠缺,一些本可接受有效治疗的患者却在绝望中离去或承受更大痛苦。
  2014年3月,他参加全国微创大会时,中国抗癌协会肺癌微创综合治疗分会主任委员范卫君教授报告了一个微波消融成功治疗纵隔巨大脂肪肉瘤的病例。他立马联想到不久前科室收治的一名病人,这名女孩只有26岁,刚刚考上公务员体检时发现了这种病。2013年做传统开放手术,术后不到一年复发,复发的瘤体较术前更大,压迫心脏大血管导致女孩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经省内肿瘤专家反复会诊后一致认为患者已无法再次施行手术治疗,也不适宜放化疗,传统治疗方法已经没有办法了。知道这种新治疗方法,他心中暗喜——女孩有救了。回来后,病人已出院,他几经周折联系到病人,给其重新检查,准备为其进行微波消融手术,但遗憾的是为时已晚,病人的身体已不允许平卧在CT机下一个多小时来完成手术,只能遗憾的放弃。从那以后,汤志刚常常在想,若是他早知道这种新技术一个多月,那个年轻鲜活生命就不会过早地消失了!这件事更加坚定了他了解国内最新理念、最新技术的信念。自此,他总是牺牲休息时间,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并及时将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造福更多的患者。
  2014年10月,他在中山大学肿瘤中心学习了一个月之后,开始推广这项以“最小损伤人体正常结构、有效杀伤肿瘤病灶”为特点的肿瘤“绿色治疗技术”。他利用文献、网络和会议不断学习,吸纳新观念,了解新技术;每遇一例病例,他先综合评估,然后和教授研讨病情,在手术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请专家做了20多例微波消融手术之后,他便顺利独立操刀。之后,他将微波消融术引入到肺癌、肝癌、甲状腺肿瘤及所有的实体肿瘤中,还积极学习粒子植入术等肿瘤治疗新技术,将商洛的微创手术从“纽扣时代”推入到“针式时代”。
  事实上,汤志刚一直是商洛医学界微创技术的引领者。商洛的第一例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第一例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等都是他主刀完成的。2008年以来,他引进50多项医疗新技术。他的学识水平和努力推广微创观念微创技术的热情也得到了国内专家的一致认可,在2016年8月的换届会议上他顺利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肺癌微创综合治疗分会常委,成为我市医学领域唯一一名国家级学会的常务委员。
  以人为本待病患
  汤志刚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身份——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讲师。他在看来,由于病人年龄、观念、身体差异以及对病情了解程度不同,病患对病情认识和对待态度不一,医生只能提供身体康复的帮助,但能否康复主要靠病人,因此,不能只见“病”不见“人”。
  2015年,一位老年食管癌患者住进他们科室,术前检查时他发现病人有慢性肺气肿,肺功能达不到手术要求,患者认为手术治疗效果最好,坚决要求手术。为了不让病人绝望,他安排先治疗肺病以期改善肺功能,但两周后复查肺功能仍无改善,遂建议病人放疗。但病人和家属不同意,尤其是病人反应强烈,坚定地说,我身体受得了,要做微创手术。沟通几次皆无效,这件事成了他的心病。一日晚上下班后,他特意换上便装来到病房,不谈病情,只和病人聊天。看到他穿着便装,病人感觉距离拉近了,待他亲密了很多。后来病人主动提起病情,他就借机给病人讲到手术的目的是什么、手术安全性等问题。病人家属忍不住问,“汤大夫,如果你是我,你怎样选择?”他笑着答道,“我正想和你说,如果眼前的是我父亲,我也不会选择做手术。”家属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明白了!”第二天,主动找他来接受放射治疗。
  就这样,他“视病患如亲人”,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认可,收获了不少感激和赞扬。在胸外科走廊上,挂着很多锦旗,其中不少锦旗都是送给汤志刚的,病人都夸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