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扶贫赤子情
文/图 记者 王涛
文章字数:2146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个大课题,对于80后的年轻干部来讲,需要的是沉得下心、下得起功夫、出得下力。市农科所派驻洛南县古城镇王村第一书记王凯面对驻村脱贫攻坚工作,从“实”字上下功夫、做文章,短短两年多时间,为王村脱贫致富打开了可喜的局面,在扶贫路上唱响了一曲青春之歌。
  村里来了一位“80后书记”
  2015年8月,壮实文静的王凯拎着简单的行李,出现在王村村委会时,村民还以为是哪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后来听说是上面派来的“第一书记”,不少村民的脸上写满疑惑:“那么年轻的小伙子,能当第一书记?”刚进村就听到各种闲言碎语,给王凯带来不小的压力。
  “虽然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和群众也打过不少交道,但以后要天天住在村里,与群众深入接触,我还是有点担心,怕自己做不好。”刚上任时,王凯顾虑重重。
  为了彻底打消村民们的顾虑,上任伊始,王凯就和村干部跑遍了全村13个村民小组533户人家,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产业发展情况。白天顶着烈日入户走访调查,晚上加班加点录入数据,经过两周的不懈努力,他全面摸清了全村贫困人口底子,确定了93户贫困户315名贫困人口,健全了信息台账。
  “为了尽快融入村民当中,谁家有红白喜事,我都主动上门贺喜、随礼。”回忆起当初的经历,王凯历历在目。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脱贫政策宣传的时效性、知晓率,王凯把机关经验也搬到了村两委当中,一边健全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一边配合村支部改建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制作便民服务联系卡,强化基础促服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王凯看来,脱贫攻坚首要的就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夯实发展基础。为此,王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先后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万元,完成村委会门前道路500米,硬化村中晾晒场2200㎡;完成32户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安置;对92户贫困户民居进行改造、院落硬化;争取10万余元资金,对文化广场改造升级,配备健身器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市上来的王书记,还真能为我们办事!”久而久之,村里的变化越来越明显,群众对王凯也由最初的质疑变为了钦佩。
  当好脱贫“领头雁”
  “致富最大的障碍不是没项目、没资源,而是思维。农民的思维不转变,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面貌。”通过走访调研,王凯发现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孩子和妇女留守家中。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而原有的大棚蔬菜、中药材、核桃、烤烟等产业也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特色,严重制约了村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要转变群众的落后思想,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因地制宜制订产业规划,并分步实施,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针对大部分村民想发展、盼发展,但苦于没门路、缺技术等情况,王凯决定从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从村里原有产业入手。
  “只要你们需要,我们随时都能派来技术专家做指导。”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设施蔬菜产业,王凯利用单位优势,先后20余次请来市农科所科技人员深入大棚、田间地头,为群众培训设施蔬菜生产种植技术,提高大棚产出效益。在与村民的交谈中,王凯发现村民反映最多的是大棚升级改造薄膜急需更换的问题,于是,他又和农科所领导一起想方设法争取项目资金10万元,对该村60个大棚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免费为菜农提供菜花、西红柿等优良菜苗3万余株。
  针对王村特色支柱产业少的实际,王凯多次与银行协调沟通,帮助4户贫困群众办理了富民产业贷款,建立了大粒樱桃示范园100亩;先后为全村贫困户发放草莓种苗1.6万株,甘薯种苗2万株,脱毒马铃薯4吨,中药材种子700斤;发放中华土蜂260箱,猪仔12头,鸡苗600只,使蛋鸡存栏数达到4000只;在农忙时节,他从农技部门争取农资化肥5.1吨和代森锰锌、多菌灵等10余种农药,免费发放给贫困群众。与此同时,王凯还协助村上完成2016年烤烟种植236亩和核桃树涂白、防虫、施肥等科管500亩,种植草莓1600株,发展板蓝根、红参、连翘、桔梗为农户讲解中药材种植、、防虫技术等中药材250亩,并与邻近村合作组建成立了烤烟、核桃、药材等合作社,2016年全村各类收入总计1500余万元,22户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
  倾情帮扶暖人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能够再回到农村,为农民做些事情,也是我最欣慰的。”在王凯的眼里,贫困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只要是群众的诉求,他都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有群众反映:想发展蔬菜,可担心没有劳动力,尤其是灌溉费时费力。于是,王凯多方协调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为村里打成深灌溉水井一眼。有群众反映手机信号不畅,他又联系通信部门修建信号塔一座……在王凯的“民情日记”本上,一件件、一桩桩详细地记录着村里的每一位贫困户所要办的大事小情。他说,只有对村情实际和贫困户关心的问题摸清摸准、心中有数,才能做到精准帮扶。
  “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啊!”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贫困户关狗接到2000元现金时激动地握着王凯的手说道。当王凯了解到村里有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学困难时,他联系单位为他们送去了学习用具和书包。得知村里有两名贫困学生考上大学时,王凯又主动为其争取3000元的助学金,一时在村里兴起了重学互帮之风。
  两年多来,王凯舍小家顾大家,把满腔热情倾注于脱贫工作上。2016年,王凯驻村时间达到239天,面对家人的抱怨,他却说:“只有努力让贫困户提前或按时脱贫了,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不辜负党和群众的期望,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