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产业支撑强基础
——“脱贫攻坚这一年”系列报道之一
文章字数:2234
  本报记者 李小龙
  开栏的话
  2017年,我市大力实施产业支撑、移民搬迁、金融支持、教育就业、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精神脱贫、宁商协作等多个精准扶贫脱贫专项行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在2017年即将结束之际,本报隆重推出“脱贫攻坚这一年”主题宣传系列报道、同时配发系列评论,全面展示我市2017年度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成功经验和生动实践,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同步够格迈入小康营造强大舆论氛围。敬请读者关注。
  “我自己有5亩茶园,每年收入几千元,入股华薇茶叶合作社以后,不仅可以分红,农闲时我还可以在茶厂打工,收入增加了不少。”12月22日,正在自家茶园伺弄茶苗的丹凤县武关镇毛坪村贫困户刘宏高兴地说。,毛坪村依托秦鼎茶叶、华薇和金茗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81户贫困户通过土地租赁、务工增收、入股分红等方式,在茶叶产业链上实现增收,其中2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十大行动,全面推广“三带一创”模式,加速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全市发展产业脱贫14438户55087人,占全市脱贫人口的58%,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我市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几率高、巩固成果难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切实按照中省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产业脱贫这一核心内容,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指向明确、路径清晰、配套支持的市级产业脱贫政策体系,探索推广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扶贫模式,明确了产业脱贫任务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走出了一条符合商洛实际、具有商洛特色的产业脱贫新路子。
  产业脱贫取得实效,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准选优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农旅结合、三产融合培育脱贫致富特色产业,建成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效果好的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核桃、板栗、中药材、香菇、茶叶、马铃薯等产业的产量、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发展生猪、土鸡、蜜蜂分别达到221.5万头、108.6万只、2.75万箱,完成计划任务的110.8%、108.6%、137.5%;累计乡村旅游接待1455万人次,收入32亿元;建成光伏扶贫项目装机23.6兆瓦,在建装机173兆瓦;建成县、镇、村三级电商扶贫网络站点429个,全市农产品线上销售4.61亿元,形成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机制是我市探索的比较成熟的产业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技术、资金、产品销路等难题,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深化、持续探索。市上不断强化带贫主体培育,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健全完善营销体系,积极兑现扶持政策,累计培育产业扶贫龙头企业173个、现代农业园区114个、农民合作社2398个、家庭农场1102个、种养大户2399个,全面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与此同时,不断深化利益联结,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参股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帮扶,将贫困户牢牢捆绑在产业链上,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资金扶持得股金、订单生产得定金、入园务工得酬金。目前,全市总结出23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范例,6186个经营主体参与产业脱贫,参与率90%,带动6.2万户19.9万人发展特色脱贫产业。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坚实保障,在产业脱贫中尤为重要。我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财政支持、设立基金、银行融资、农业保险等多种途径,全力以赴为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保驾护航。2017年,全市整合涉农资金19.5亿元,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89亿元,其中6.96亿元用于产业扶贫,占比78%。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3.91亿元,产业扶贫贷款累计投放83.73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481%。开办产业扶贫保险12种,今年新增两种,保险机构累计为扶贫产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赔付1056.76万元。
  推进“三变”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路径。我市在全省首创了竞争遴选“三变”改革试点村方法,通过竞争答辩评审确定2017年度全市“三变”改革试点村50个,确定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15个,通过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产业带动、服务创收、物业租赁、乡村旅游、村民联动、社村共建、社会帮扶、股份合作等多种发展模式,探索适合不同经济、资源条件的改革路径,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贫困户实现保底分红和收益分红,为全市全面开展“三变”改革创经验、铺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产业脱贫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省一、三季度考核中位居第一,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我市申报省产业扶贫基金项目28个、28.61亿元,获投项目位居全省前列;全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商洛产业脱贫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全省首家通过参与产业扶贫实现IPO上市的公司;商南“先借后还”模式、镇安“三带四联”模式、多方受益的“小额贷款+”模式、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模式等模式被《农民日报》等中省媒体刊载推广,我市产业脱贫经验走向全国视野,极大地提升了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同样,产业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产业脱贫,把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引领群众精准脱贫;就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断深化“三带一创”模式,努力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