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水田园美如画
——“坚持‘三化’路径加快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三
文章字数:1612
    

本报记者 刘婷

 
  隆冬时节,走进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只见一座座外观古朴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恬静的环境,古朴的装饰,为游客创造出一方静谧的闲适空间,来这里的客人能真正体会到“观星、赏月、听雨声”的世外桃源生活。这是我市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打造特色,丰富乡村内涵,因地制宜促进田园景观化,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一个样板工程。
  我市把依靠生态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引领农村巨变的一场革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家园创建、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制定了全域整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统一实施山、水、林、田、路、居综合治理,使村庄更加整洁美观。洛南县启动了203个中心村庄规划编制,完成了10个城镇规划和7个美丽乡村规划修编。商南县按照“把全县建成旅游景区,把村庄建成美丽庄园,把路网建成靓丽风景线”的思路,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了村美人富的良好格局。
  在乡村建设中,我市立足秦岭南麓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商洛独特的风土人情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特色带,突出特色,为“秦岭最美是商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丰富内涵。全市按照规划理念要新、产业定位要准、文化挖掘要深、镇区环境要美的标准,积极打造特色小镇。按照“依托西安、错位跟进、借势发展、互动共赢”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了一批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根据各村实际,按照生态农业为基、美丽田园为韵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做到与山水融合、与文化融合、与产业融合、与景区融合,根据山水走势和流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保留着原汁原味原生态,使自然景观与村落建设浑然一体,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全市现已建成洛南县柏峪寺镇柏峪寺街村、丹凤县棣花镇万湾村等秦岭美丽乡村16个。
  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核心依托和载体,没有产业乡村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全市深度挖掘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就业变创业、农产品变商品。让闲置农地利用起来,农闲时间充实起来,农耕文化活跃起来,农业与休闲互动起来,特色彰显出来。发挥地方特色优势,积极开发生态农产品、乡土餐饮、乡土风俗、乡土休闲文化,打造秦岭山区的商、秦、楚不同风格的休闲农业园,形成各自不同的、独特的各种创意休闲农业品牌。以全域旅游攻坚战为抓手,以点带面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广大村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我市已形成了旅游观光、休闲农庄(园)、休闲乡村、特色民宿、户外运动、农耕体验、养生养老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都市游客乡村旅游度假的多样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694家,其中休闲农家1617家,休闲观光农园(庄)77家。2017年,接待1303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亿多元,利润总额1.6亿多元,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2.13万元。
  商南县富水镇以闯王寨景区为核心资源,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投资近亿元提升了闯王寨景区,建成古墓沟遗址保护区及良种核桃科普示范园,打造了黑漆河生态休闲景观带,初步形成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农村新画卷,旅游氛围和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柞水县建设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效能的休闲农业点、休闲农业园,已有各类休闲农业企业30家,全县休闲农业从业人员3895人,休闲农业示范村达17个。2017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收入2.21亿元,带动特色种养和加工业等增收5000多万元,已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今,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绿水藤蔓、溪水潺潺的田园风光已经是我市的一张名片,以“秦岭原乡记忆”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多个乡村旅游点被列入陕西省“乡村旅游十百千”名录。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约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脱贫2.11万人,人均增收1200元,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效应日益突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