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养驴记
文章字数:1429
  (本报记者 肖云 谢非)2017年12月,丹凤县花瓶子镇赵湾村的42户贫困户领到了由岭南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颁发的股权证和每户400元的保底分红,村集体也领到了股权证和1.6万元的入股分红。贫困户王高强领到分红后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对合作社的负责人罗勇说:“我才入股半年就领到了分红,你们是真扶贫,扶真贫呀!”
  五年前,罗勇还是一个奔波在创业路上一无所有的青年人。2012年,他以七头毛驴的存栏量和极其简陋的养殖设施涉足毛驴产业,填补了我市养驴产业的空白。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他成立公司,建起一个占地50亩、年累计存栏量1000头的标准化毛驴养殖基地,接手了一个驴肉特色餐饮店,开发出自主名牌“岭南坡”和五大主打产品。
  十年磨一剑。成功的背后,总是掺杂着无限的苦难辛酸。罗勇回忆,当时,他养驴得到了丹凤县畜牧局、招商局等部门的关注,建议他重新选址,扩大规模,并成立公司,把养驴作为本县的一个特色产业来发展。“选址并不容易,不仅要远离水源地,考虑到环保等问题,还要交通相对便利。”罗勇说,在去竹林关、棣花等地考察后,历经半年时间的比对、谋划,2017年初,他把养殖地从丹凤县罗家社区迁到了花瓶子镇赵湾村。在圈舍的建设上,罗勇参照省级行业最高标准,设置隔离、消毒、排毒室及消毒池等,他希望让自家的驴在一个安全、规范、绿色、无污染的环境下成长。2017年7月,罗勇亲自去山东济宁挑选了100头驴苗,从济宁到商洛相隔几千公里,漫长的路途中,他最害怕驴苗因无法适应高温天气和车内环境出现意外。运送的路上,车跑得很慢,跑一会儿停一会儿,罗勇时不时观察一下驴苗的状况,最终经过了两天三晚才辗转回到商洛。跑这一趟仅运费就花了1.2万元钱,但罗勇觉得为了自己养的驴有品质保障,也是值得的。尽管一路非常小心,但驴苗仍然出现了不适,回来的第二天便死了一只,接下来一个月时间里又接连死了5只。一只幼驴进价7500元,这一下子损失了5万元钱,让罗勇心疼不已。为避免更多的损失,罗勇像养娃一样呵护着小驴仔,哪只驴的指甲长了,他会叮嘱工人修剪,哪只驴肠胃不好,他就时不时去查看病情,寻求治疗方法。从建舍到毛驴的养殖、加工,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光喂养驴的饲料就是一笔不少的支出,一头驴一天平均的饲料需要5块钱。钱从哪里来,下一步企业要怎么发展?这些现实的问题经常困扰着罗勇,有一段时间,他夜里难以入眠,即使在睡梦中也想着和养驴相关的事情。
  经过小半年的苦心经营,新的养殖场产业发展平稳,罗勇又在市区盘下了一个驴肉火烧餐饮店,把纯正、无污染的驴肉供应给本地的市民。与此同时,他多次去山东东阿阿胶厂考察阿胶制作工艺,如今,公司已经成功掌握了制作阿胶和阿胶糕的技术,并且开发出相应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把产品委托给各地的代理商,进一步拓宽了销路。
  为了把合作社的发展和扶贫结合起来,罗勇利用休息时间,去铜川耀州学习其他涉农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其他企业扶贫带动模式,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等开春之后,驴苗适应得差不多了,我打算把一部分下放到有能力、有场地、有意愿饲养的农户家里,由他们提供人工,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最终再由合作社统一回收。”罗勇说,希望在自己的带动下,把养驴产业发展成丹凤乃至商洛的一个特色,当别人说起驴肉时,就会想到商洛,想到他的企业。
  在多次的考察中,罗勇发现市场中有掺假驴肉流通,这种现象让他深恶痛绝,也坚定了他把养驴产业做大做强,为更多的人提供正宗、健康驴肉的信念。他感慨地说:“不管是办企业还是做别的事,不要想着投机取巧,按规矩来才会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