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中华文化复兴而鼓呼
费秉勋
文章字数:1415
  我用了几乎一个月时间,缓慢读完这部书稿。
  十九世纪中叶,我国就像地球村中一个世代辉煌的名门望族,猛不防被一帮无赖半夜砸开大门,放火烧房,抢劫财物,奸淫女人。尽管我学过历史,也知道祖国母亲这一悲惨的历史命运,而在读这本书时却仍然情有不堪,似有摆不开的幽恨萦绕心头,禁不住沉痛悼惜中国文化。
  近代中国遭列强欺凌之后,知识精英们的主流动向大体是:对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先是怀疑,继而否定,接着如饥似渴地引进西方文化。这犹如家中遭盗后,于恐惧之余,错会了遭贼遭盗的根源,不责建设内部,强化治安,而怪罪勤俭孝悌的家庭传统。这并不能改变半殖民地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基本是救亡史,也是文化摸索和文化挣扎史。时至今日,这种摸索和挣扎还在继续。然而各种文化主张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百多年,空谈居多,社会现实没有提供多少实践以做验证,说者自说,各不相服。改革开放后,文化观念方面的主流动向仍是“五四”精神在新时代下的继续,西方的管理方法、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大量流入,造成的现实效果是社会混乱,医疗、教育呈现危机,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的共同忧虑,社会人群道德沦丧,素质下降,互无诚信,公信力大减,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这不得不使人怀念昔日中华文化支撑下的社会美景,于是逐渐清醒到中国文化是中国民族自强自立的灵魂,失去自己的固有文化,这一民族就难于自立,势必走向灭亡。
  作家孙见喜,是一个赋有大悲大爱的人,他曾在大冬天的夜晚,联络同道给南郊风雪中的一群露宿者送被子,也曾给街头乞讨的父女奏乐筹款。他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而鼓呼。他在宣说自己的爱国观点时,每每慷慨激昂,热血贲张,被人谑称为“愤青”。他的义举使我联想到林觉民、谭嗣同一类热血的爱国男儿。
  近年,孙见喜频繁奔走于西安二十多个国学组织之间,鼓励支持,联络交流,切磋研讨,不惮辛劳。
  孙见喜本来是学工的,由于勤奋好学,他的文史知识和见解,已在一些学文者之上了。这本书就是他好学多思的成果,是他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呼号和细致讲解。在他的引领之下,和本书另一作者孙立盎经过广泛搜集资料,细心整合,找出问题之间的联系性,然后归纳集中,分为十章,勾画了“五四”以来中国的社会现状和文化流变。中心是一个如何对待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问题。
  中国人审视西方文化,西方人也审视中国文化,所以本书有“西方先贤论中华文化”一章。我以为中西各方对异域文化的审视和研究,其实并不对等。中国是挨打之后带着疼痛,卑怯地仰视施打者的文化,而对自己的文化则妄自菲薄,“五四”精英或主张全盘西化,或一竿子扫倒传统文化,或曰“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错误而偏激,心理和眼光都已扭曲;而西方哲人是从容地平视或鸟瞰中华文化,所以看得准确而客观,他们认为未来能拯救世界的,只有东方的中华文化。同样是看取对方,却有真伪高低的不同。故我们看重西方哲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和估量,而批判中国“五四”文化精英对中国文化的盲目懵懂的看法。
  这本书称作《回顾与前瞻——中华文化百年流变》,结构和各部分的详略方面,也许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它的立场是明确而坚定的,勾勒的百年历史影像和描述的文化流变势态也是大致准确的,如果还有技术方面的粗疏,是应当给予宽容的。我读这本书很受益,我诚恳感谢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解析和弘扬,他的勤勉和热情应当受到敬佩和尊重。
  (作者系著名学者,本文系作者为孙见喜近日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回顾与前瞻——中华文化百年流变》所作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