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热烈祝贺 商州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协商州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胜利召开开
商州凝聚全社会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文章字数:6297
   编者按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是首要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一年来,商州区委、区政府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对照“5+7”贫困退出标准,有力有序推进“八个一批”落地落实。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全力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68个扶贫重点项目全面完成,新修通村水泥路63.2公里,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2393户。整合各类资金2.57亿元,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在建和建成光伏扶贫电站47个48兆瓦,落实食用菌、种养殖等产业帮扶项目1000余个,“三变”改革在23个村试点示范,脱贫主导产业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严格扶贫政策兑现,率先全省建成农村贫困人口政策兑现中心,实现贫困人口一厅式便捷服务;5175户贫困户获得小额扶贫贷款2.1亿元,1515户5954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喜迁新居。就业扶持、教育扶智、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一揽子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年度减贫任务顺利完成,脱贫群众后续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年度0.32万户1.2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个贫困村顺利退出。动态调整后全区未脱贫人口19989户62224人,贫困发生率由21.04%下降至17.84%。
  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力支持、积极参与。2月6日,在商州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王文秀代表区政协提案工委、隋萍萍代表民进商州总支、魏芳代表民建商州总支、王军代表区工商联,以及贠建利、李争、南浩良、王志敏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农工党商州总支及9名委员进行了大会书面交流发言,发言围绕脱贫攻坚等主题,分别从社会扶贫、食用菌产业发展、健康扶贫、扶志扶智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现将部分发言进行摘编,为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力量。
  区政协提案工委:统筹各方力量激发扶贫潜力
  打好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和庄严承诺。近年来,我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果,村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贫困群众脱贫步伐逐渐加快,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愿望不断增强。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攥指成拳、协调各方、共同参与,把社会扶贫潜力充分激发、有效释放。
  充分认识社会扶贫重要意义。社会力量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生力军,积极鼓励并高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可以实现多赢局面。
  着力搭建社会扶贫各类平台。一是搭建组织平台,成立扶贫志愿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广泛动员全区民营企业、商会协会、公益团体、两代表一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社会扶贫工作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及时发布扶贫需求、资源供给等权威信息,提高社会扶贫参与精准度。三是搭建资金平台,尝试成立扶贫公募基金,把更多资金筹集起来,投入到扶贫事业中去,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建立健全社会扶贫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对口帮扶机制,抓住宁商扶贫协作机遇期,加强对接、交流与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围绕全区脱贫攻坚、经济协作、园区共建、人才交流、电商合作等重点领域结对帮扶。二是健全政府购买扶贫服务机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通过公平竞争来承接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扶贫服务,对脱贫项目进行专业化设计、产业化组织、规模化布局。三是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机制,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村转移,积极孵化和培育发展与扶贫相关的社会组织。
  不断完善社会扶贫激励体系。一是出台具体支持政策,鼓励引导在商企业在资金扶持、贷款贴息、土地流转、申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二是注重荣誉利益激励,对于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做出突出贡献的,在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各种评比表彰荣誉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努力营造社会扶贫浓厚氛围。一是加强策划宣传,利用各媒介加大精准扶贫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扶贫队伍。二是注重典型引领,及时总结提升各镇办各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三是创新宣传理念,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扶贫主体,倡导民营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商州在外英才、社会爱心人士通过“万企帮万村”结对帮扶、参与“三变”改革、支持爱心超市、志愿服务等活动助力扶贫,扩大影响。
  李争委员:注重健康扶贫减轻就医负担 

  做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是目前全区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最迫切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能否有效破解这个难题,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的质量,群众的福祉,满意度的提升。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大对镇村卫生院(室)投入力度,加快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进度;积极探索打造“医疗联合体”,安排区级医疗机构专家和骨干力量包抓乡镇,实施对口帮扶,到镇卫生院开展定期坐诊、提供技术指导,切实提升镇卫生院医疗保障的能力,让贫困人群可以就近看病;探索完善村医人才补充培育机制,解决村级卫生室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将村医培训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村医及时接受培训;将区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纳入贫困家庭签约服务医生名单,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医疗扶持的责任医院、责任医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严格落实“双向转诊”制度,从源头上降低医疗费用。
  加强医疗机构监管。严控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支出,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推行大病定额限额付费模式,全面降低非合规费用比例。
  进一步完善健康扶贫救助政策。降低贫困人口住院起付线,将贫困人口康复复查费用列入报销清单。简化“一站式”补偿资金的使用程序,实行限期办结制度,纪委要纳入巡查之列,每季度巡查一次,对四重保障各执行部门评比、曝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缩短政策兑付时限。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简化慢性病门诊报销流程,纳入“一站式”服务范围,实行即时结算。加大卫计部门、医疗机构与镇办的信息共享力度,对非贫困人口患重特大疾病纳入贫困人口动态库的流程进行明确。
  雷超锋委员:注重扶志扶智激活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树立摆脱困境的坚强勇气。扶智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两者相结合才能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脱贫致富的过程是改变人的过程,只有把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有了“我要脱贫”强烈愿望,“内因”才会被激活,实现“口袋”和“脑袋”共同富裕。
  架起心灵桥梁,激励群众树立志气。扶贫是心灵考场,驻村帮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心灵沟通非常重要。一是改进沟通方式,从打招呼到拉家常、从陌生到心灵沟通,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中,要耐心真心与群众交流,消除隔阂,打开群众的心灵窗口,破除思想藩篱,达到感情融和,扶起脱贫志气。二是用心用情帮扶,要用通俗语言把政策宣讲到每家每户、把感情联络到每一个被帮扶人、把矛盾化解到每一个隐患点,真正用我们的付出、用我们的劳动、用我们的奉献,感化群众、融于群众,让“扶贫不扶懒、扶干不扶看、扶志不扶靠”成为共同思想认识。三是强化示范引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是指路明灯,大力宣传和表扬脱贫致富典型,以脱贫励志报告会、脱贫户讲致富故事等形式,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群众只要尝到勤劳脱贫的甜头,就会感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
  构建长效机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扶志扶智是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贫困家庭只要有了文化和知识,发展就有了希望。一是立足长远发展,要持续加大贫困村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支持力度,重视贫困家庭人口优生优育,加快贫困村幼儿园建设,广泛开展职业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更好教育,走出大山,见大世面,以改变家庭面貌。二是转变思想观念,扶智,既要注重“引进来”现身说法,又要组织群众“走出去”开阔眼界,群众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观念一旦更新,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改良贫困村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物质脱贫,更有助于打破贫困代际固化的僵局。三是紧跟政策导向,在扶贫思路上,把区上推进脱贫产业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扶贫配套政策的兑现、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三变”改革的目的给群众说清楚,把增收产业给群众讲明白,面对面共商脱贫之策、共谋致富之路。
  加强技能培训,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全区贫困人口中,技能劳动力仅占0.6%,致富缺本领。一是优化培训方式,不论传统种养业还是新兴设施农业,都要扎实做好培训需求调查,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组建一批培训师资队伍,培育一支本土专家队伍,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组织开展系列培训,让培训更接地气。二是动员广泛参与,明确脱贫产业,引进能人和经营主体与村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每户贫困户都有脱贫项目。村级组织要建立完善激励政策和措施,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让参加技能培训成为习惯和自觉。扶贫没有旁观者,对因懒致贫的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乡村均应开展农村五好能人和各类脱贫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对缺乏脱贫技能的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三是增强内生动力,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扶智”的重要抓手,要高度重视制度设计,把各项惠农政策落细落小落实;包扶单位要有所作为;贫困村要有一个群众拥护的好带头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群众只有掌握了实用技术,发展产业的劲头才会更大,脱贫底气才会更足。
  民进商州总支:力推食用菌产业扩量提质提效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核心,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依托。商州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审时度势、立足区情、顺应市场,果断地确立了以食用菌作为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及时满足了广大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意愿。
  用工业理念来抓菌类产业。把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储存、包装、认证、出口形成一条龙,力争激活每个项目元素,使各个环节都能紧扣相连,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有股份、股份能分红的脱贫产业发展新格局。用新理念、新办法、新举措,把腰市、大荆等6个种植基地与森弗公司捆在一起,作为该企业第一生产车间,纳入统一规划管理,统一收购加工、统一标准出口、统一技术指导,释放出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能,力推森弗上市,填补商州民企上市空白。
  依托示范种植带动产业快速扩量提质增效。从资金、技术、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政府确定的6个示范种植基地支持。对食用菌基地园区的规划设计、经营主体的遴选与确定、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原料备存、技术依托及水电路基础设施启动等,抓早抓好。充分发挥春节农民工返乡过年有利时机,把产业政策、分红要求给群众讲清说明,让群众能接受、想参与、乐分红、愿给力。坚持抓点示范、基地带动、点面结合、多方给力,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努力实现追赶超越和食用菌产业的突破发展。
  真正用利益共同体把贫困户吸引到产业上来。通过综合施策、多方给力,积极探索新路子,把产业发展与脱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当股东就要进厂、要分红就得参与、想致富就得学技能,通过先技能后租棚、租好棚必种菇、用借棚还菇、借棒还菇,认贷分红、进厂就业等一系列办法和手段,把贫困户与产业连在一起。要引导贫困户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家庭院落来养菌出菇,撬动庭院经济活力。
  民建商州总支:精准发力破难题凝心聚力抓攻坚
  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商州区脱贫攻坚关键之年。2019年实现全区贫困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任务,如期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就要像习总书记说的“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历史重任,要做到顺势而为,应势而上,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主战场,才能夺取最后胜利。
  送政策,用宣传教育打动人的思想。通过各种媒介全覆盖,多角度、深层次的广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加大对非贫困村及非贫困户的政策扶持力度,宣传身边通过政策扶持先行脱贫的先进典型,凝聚正能量,营造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
  建数据,靠精准扶贫规划夯实基础。通过整合政策精准发力、整合资源精准发展、整合项目精准脱贫。建立大扶贫理念,系统开展精准扶贫,形成扶贫项目制定一项执行—项,评估—项做强一项。打破镇办村行政界限,把基础相同、条件相近、地缘相接的贫困村组成“大本营”,统一政策扶持,统一项目布局,统一安排资金,统一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实现整体脱贫,实现规模效能的彰显。
  强责任,释放四支力量的效能促落实。结合包抓镇办地域特色制定脱贫计划和实施的关键措施,将第一书记的工资关系转到基层,功效挂钩,做到不脱贫不换人。夯实镇办村主体责任,充分调动镇办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身处脱贫攻坚一线优势,及时上下协调、精准施策。夯实包扶单位“一把手”责任,对包扶部门责任不实、工作不力的要进行调整,被调整的单位原则在当年不得评选为任何先进格次,且在媒体曝光,并进行严格追责。
  抓党建,为脱贫攻坚添活力增后劲。通过开展“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活动,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会班子,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前沿指挥部”和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产业培育、基础设施、两房建设等重点工作,实施长短项目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大力实施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电力保障“三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注重主导产业培育,引进好企业做载体,真正形成一批品名质优的产业、适合地域发展的项目和脱贫攻坚典型示范村,增强脱贫工作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强信心,激发贫困户要脱贫能脱贫的积极性。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实现激发贫困户脱贫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李延升委员:打造优势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民以食为天,国以食为安。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今,安全、优质、健康的农产品已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将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产业绿色发展、品牌打造势在必行。
  健全监管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监管体系,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网格化管理;完善建立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及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积极开展良种推广,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计划;积极实行绿色农产品生产环节全程监控,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档案、质量追溯制度;例行日常检测,执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杜绝“三无”产品入市销售,从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创建品牌奠定良好的基础。
  扩大优势产业基地规模。推动优势产业规模扩张,加快马铃薯、核桃、食用菌、中药材大园区、大基地发展,按照“流域性开发,园区化建设”的思路,创新一批“食用菌小镇”“休闲农业小镇”“核桃主题公园”等创意农业,创建一批“生态种养标准园”“科技创新示范园”,彰显规模优势,提升经济效益。
  提升农业主体经营水平。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建设等,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联盟,努力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和招商引资,促进农产品就近就地加工,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值比。实施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加快产品宣传推介,争取将地方名优特色产品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积极落实品牌创建扶持政策。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及品牌建设上的扶持政策,通过项目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认证等,建立品牌创建相关政策机制保障措施,健全营销网络,打造公共品牌,促进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快速发展。
  组稿:中共商州区委宣传部 统筹: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