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活了土地 乐了农民
本报记者 陈波
文章字数:1211
   
  “我家有几亩薄田,过去种点包谷和洋芋,年收入不到2500元,是‘三变’让我的收入提高了,身份改变了,生活更有盼头了!”说起“三变”,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村民韩少杰喜不自禁。
  2017年,70多岁的贫困户韩少杰效仿村上其他贫困户,以集体贷的形式入股位于安门口村的陕西诚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年底分红3600元,加上在公司务工收入2000元,当年他的总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一倍。
  在板岩镇安门口村和耿村社区,像韩少杰这样“数钱数得笑眯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农民越来越多。而他们生活的巨变,得益于诚惠公司实施的“三变”改革。
  诚惠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农光互补、科技研发、电商销售、生猪繁育及有机肥厂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园区紧盯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按照“资源循环化、产业绿色化、园区景观化、生产清洁化”的理念,聚焦“三变”改革,以“园区+‘三变’改革+合作社+贫困户”为抓手,与耿村社区、安门口村共同打造“共富互助联合体”,促进了公司增效和农民增收,带动周边30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摘帽。
  “这里山高坡陡,耕地零散、生态脆弱,光靠种粮食很难脱贫。”板岩镇副书记马蔷薇说,只有依托“三变”改革,使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频共振,才能走出致富路。
  在园区农光互补基地,记者看到,一个个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下面则建了百余个大棚发展食用菌,实现了光伏发电和立体农业的良性互补。园区负责人宁成方介绍,这个占地120亩、年发电497万度的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年利润120万元,提留10%为村集体收入,90%由县扶贫开发公司统筹分配。其中香菇棚由贫困户承包托管,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保底收购。
  任和斌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四口人,由于患有尘肺病常年赋闲在家,去年在园区承包了一个香菇棚,经过精心管理,年终收入8000多元。同时,他还作为25户贫困户之一,享受到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100万元入股园区的政策,年终分红2900元……“三变”改革让任和斌尝到了甜头,自主脱贫致富的念头开始在他头脑萌生,他说:“除了承租大棚、享受分红,我还发展散养鸡,一年能挣万把元。另外,我还是村上的护林员和扶贫信息员,每月收入1000元,去年总收入3.3万元。现在脱了贫,明年我希望年收入能达到4万元。”
  园区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目前,园区已建成年出栏2万头生态黑猪养殖场1个、年生产300万袋的袋料香菇生产线2条、2000万瓶香菇酱生产线2条、4兆瓦光伏基地一处。年可实现产值1.92亿元,利税2900亿元,带动895户农户,其中贫困户328户。
  “自从实施‘三变’改革后,沉睡的资源被盘活了,村民参与改革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过去的穷山村变成了产业园区,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好用活这项政策,让参与‘三变’改革的老百姓通过土地入股、基地务工、股权分红得到真正的实惠。”宁成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