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甘做绿叶不争艳
本报记者 王尚锋
文章字数:1629
  他年逾半百,却一如既往,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默默付出,先后荣获县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和各类奖项近百次。他就是全市优秀共产党员、洛南县委组织部干部刘军民。
  35年前,刘军民放弃留校任教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用手中的笔热情讴歌山区人民。经过几年的历练,他从写“小豆腐块”到得心应手地采写“大块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报纸杂志上频频露脸。在他刚刚参加工作的三年时间,他就执笔写了长达1.5万字的调研报告,在全省农业系统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调任县城关镇宣传干部后,每年就有近百篇稿件见诸各类报纸杂志,先后被10多家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他曾深度挖掘采写的一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的长篇报告文学《热心铸丰碑》一文,在一家省级刊物发表后,先后又被多家刊物转载,并被收入中央《求是》杂志社主编的《鲜红的党旗》一书。至此,他的“记者”绰号也由此渐渐传开。
  2005年1月,时值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刘军民被借调到办公室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他凭借过硬的文字和写作功底,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同年9月,被正式调进组织部工作。为了提升个人能力素质,他经过考试进入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深造学习,获得本科学历。在党政机关特别是在组织部门,工作要求严、标准高、节奏快。2016年6月,在筹备全县镇办换届时,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他连续加班几个晚上,有时到深夜两点多钟,第二天照常按时上班。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腰椎增生和肺病、肾囊肿等疾病,腰椎酸痛,头部不适的症状时常折磨着他。然而,到组织部工作的13年来,他完成了数百万字的文字材料,撰写组工信息宣传稿件上千篇。
  一直以来,他在工作上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一次,他在下乡返回途中意外发生车祸,他平生第一次亲眼看见了两车相撞的惊险瞬间,这不仅给他大脑带来了很大刺激,而且造成浑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头部右侧鼓起了一个大血包,但他并没有以此为借口在家养病,在对血包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后,第二天,他忍着疼痛依旧按时上班。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去历练自己。由于单位人手有限,全县组织史编纂任务的重担压在了他的肩上。
  组织史编纂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也是作为史料长期留存的资料书,要求不能有任何差错。自刘军民挑起这副重担后,他硬是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赶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前完成了初稿和乡镇部分内容的初审工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高标准完成过去尚需3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这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期间,他母亲患病住院,他顾不上照管;妻子在医院做手术,他仅仅照看了两天。平时家务事包括盖房子这样的大事,他全部甩给妻子,自己身体出了毛病,也是小病坚持大病扛,终于使这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
  在日常工作中,军民以一颗平常心勤恳敬业、默默付出,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尊敬领导、善待同志。他主动把自己长期从事写作的经验和体会,撰写成培训稿,在组织部内刊上发表,供同事学习借鉴,还应邀到一些单位进行培训。在单位对写作热情高的年轻同志总是耐心指导、热心帮带,使之很快成为组工信息宣传骨干。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每年采写组工信息类稿件多达60余篇,数量遥居单位第一。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洛南县组工信息宣传工作逐年都有新起色、新提升。
  作为组织部门的一员“老兵”,军民先后有三四次升职的机会,可他却把机会留给年轻同志,让他们在领导岗位上更好地历练进步,施展才华,多做贡献!
  默默耕耘勤为功,甘做绿叶不争艳。就这样,他一次次地错过了被提拔的机会,但他认为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感到更充实、更快乐。
  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种促进自己不断成长进步的动力。也正是由于这一份执着的信念,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