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宁商两地拟从劳务输出环节遴选创业先锋
文/图 本报记者 于志兵
文章字数:1487
 

  文/图 本报记者 于志兵
  扶贫攻坚决胜阶段,“突破关键瓶颈”和“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是要素。南京和商洛两市人社部门从以往工作中提炼亮点,将“春风行动”升级。
  两地人社部门发现,在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总是在不断涌现民营经济领军人物,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弄潮儿,成为地区发展不竭的源动力。而在西部贫困地区,这些可期大用的角色还在萌芽阶段。
  能否从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中遴选一些这样的人物,用政策扶持手段,加快其返乡创业进程,让他们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两地人社部门进行了针对性探索。
  宁商协作
  精准扶贫并预留发展动力
  3月11日-13日,南京市人社局党组成员、人才中心主任马书婷一行来到我市。此行目的是为“宁商劳务协作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揭牌,并进行新一年的两地劳务协作商谈,同时考察我市高新区省级就业扶贫(返乡创业)示范园,协商共建商洛公益性创业孵化中心等。
  培训基地的建设,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化,意义重大。此举在“春风行动”的基础之上,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拓展了一条道路。在当地学校共建基地,能帮助他(她)们根据最真实的市场用工需求接受培训。之前的事实证明,订单式培训优势相当明显,可以快速而高效地帮助贫困家庭迅速脱贫。
  马书婷表示,南京市人社局将积极对接好商洛扶贫事宜,统筹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服务机构加入到这项工作中。
  在新一年的两地合作计划中,除培训人才、建立工学输出基地、每年提供100个优质就业岗位(月薪5000元左右、缴纳五险一金)、商洛籍学生可享受南京同城就业创业待遇外,还要“推进商洛籍学生和社会劳动力的就业创业”。
  区别于往年的新做法是,创造条件为商洛培育一定数量的创业先锋,在帮助解决人口脱贫的同时为商洛经济后期发展方式提供持续动力。扶贫沉底顺应新变化择取新办法
  马书婷主任告诉记者,地区创业型人才对经济的贡献力量非常重要。
  据介绍,南京人社部门已累计向商洛提供了近3万个就业岗位,帮扶1432名商洛籍农村劳动力赴宁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67人。
  这庞大数字所对应务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是不同的,其中蕴藏着未来会对商洛有大贡献的企业家。下一步两地人社部门的工作,就是要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深耕细作,用具体手段挖掘、扶持、培育、壮大这些“潜力股”,让他们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此外,为降低接受教育的门槛,增大贫困地区的培训体量,南京市人社局还提出利用互联网远程培训的模式,和商洛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和经济信息。
  据了解,商洛2020年全面脱贫的任务很紧迫,扶贫协作定期追踪,第一能跟踪到扶贫结果,及时采取追加措施,第二是顺应新变化中选择相应措施,确保效果。
  实地调研新经济孵化急需体量支撑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我市2017年外出务工46万人,带回收入62亿元,打工经济占据比例不小。不少人回乡后,开始落户创业,一个体量较大的产业孵化园拔地而起,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综合服务体系,开始发挥链条产业效果。
  虽然如此,但孵化园依然处在发展的初期状态,需要紧急提升产业,降低分化孵化成本。
  南京市人社局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就管中心副主任周正国表示,产业孵化基地遇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体量支撑。目前解决困境的最好办法是按市场需求办事,并同步谋求体量提升。所谓的体量提升,就是创业企业的数量、质量、种类分别提升。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情况自然会好转。
  此外,硬件是形,服务是神,只有形神具备,产业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新企业孵化器。体量上去后,还要自加压力,内部优化。
  南京方面表示,下一步,南京人社局还将以技术、经验和人力团队支持商洛地区建设企业孵化器,条件成熟后,两地还将共建孵化器,为后期的商洛企业家提档升级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