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扶贫让我与理想生活越来越近
本报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1110
  22岁的范学文是西北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即将毕业的他这阵子正在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范学文说,他希望能在家附近找个稳定工作,陪伴母亲一起幸福地生活。
  4年前,品学兼优的范学文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考上了西北大学,然而他并没有像其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一样欢天喜地,在亲戚朋友的祝贺声中憧憬着青春飞扬的大学生活。那个暑假,因为母亲的重病和家庭的贫寒,他心事重重,不知道拿什么来支付大学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总感觉理想的生活离他那么遥远。
  范学文的家在商南县试马镇荆家河村,早些年,父母亲都在西安打工,家里的日子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去。2012年初,正值盛年的母亲田秀荣出现了走路气喘、身体乏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尿毒症,需要做透析治疗,一周两次。为了节省租房、生活费用,田秀荣独自回到商南老家养病,少了一个人挣钱,却多了一个重症病人,家里的负担一下子沉重了许多。祸不单行,2014年,范学文的父亲在工地上和别人发生口角,争吵中一时冲动将对方打伤,赔偿了数万元医药费,此时,正值范学文大学入学,家里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考虑到范学文家里情况特殊,符合贫困户的认定标准,村上将他家评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学费、医疗费、生活方面都享受到了优惠政策。刚入学时,范学文贷了2.4万元的助学贷款,上大学二年级后,因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大学生,每年学校和商南县教育局会再补助6000元,“这样,我利用课余时间再做点兼职,就不用再从家里拿生活费了。”范学文说,因为是贫困户,母亲看病也比以前报销得更多了,令他感动的是,扶贫不仅是在物质上给予他家很多实际的帮扶,在精神方面也给了很大的安慰和鼓励。范学文记得,2016年夏天,母亲田秀荣的病情加重,被病痛折磨的她一度失去生活的希望,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幸亏帮扶的干部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赶到家里,与母亲促膝谈心,了解她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她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并带来了2000元现金和一些慰问品。从那以后,母亲田秀荣的精神状态慢慢好转。
  近两年,贫困户易地搬迁政策在荆家河村实行,范学文一家仅支付了5000元钱,就按人口分到了60平方米的新房,等他从学校毕业后就可以装修入住了。范学文说:“从小,我们一家人就挤住在两间简陋的土房里,看着旁边的邻居们都盖起了楼房,我总是很羡慕,却从没想到我们家也能这么快住上新房。”
  现在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刚过完年,村上就给母亲安排了一个岗位,负责监督看护本村的卫生环境,制止村民们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不需要体力劳动,一个月能挣400块钱。父亲也在县春风行动中被安排到南京一家种植金针菇的厂子,一个月工资3500元,还管吃管住。这一切的帮扶让范学文心怀感恩,他由衷地说:“正是因为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与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