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铺出一条幸福大道
文/图 赵晓翔
文章字数:1592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出门没有半里平,到处都是烂泥坑”“建筑垃圾成堆,河道污水横流。”这是昔日洛南县城关街道甘河沿线群众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
  如今,走进这里,新铺设的水泥路通向远方,潺潺溪流清澈见底,仿生护栏蜿蜒曲折,依路而建的田间瓦舍青山含黛,映衬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之间,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以前这条路太烂了,全是深坑,外面的车都不愿意进来。”城关街道周村二组的申余良说,这条路还是10年前修的,但随着人踩车压,不仅路况极差,而且浮土很厚,晴天尘土弥漫,雨天泥泞不堪,加之上游村民的畜牧养殖、生活排污,致使河道污染、臭不可闻,糟糕的路况和恶劣的环境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2015年,洛南县新一届领导上任后,对全县国计民生密切关注,而这条群众渴望的“幸福大道”自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为充分了解情况,县上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甘河沿线村组走访调研,充分了解民意需求,寻找甘河环境污染根源,努力寻求破决办法。
  在调研中,他们了解到,甘河沿线道路是城关街道西街社区、周村、窑底、馒头山4个行政村的重要通道,更是连接南过境与县城的主要干线,北起甘河口,南至石龙庙,全长6.3公里,由于年久失修,路面损毁严重,村民曾经进行砂石铺垫,但由于与底层破损路面不能很好粘合,路面破烂依旧,严重影响着甘河沿线4个村960户、4100名群众的出行,加之甘河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洛南县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将甘河沿线道路铺设、环境治理工作列为洛南县甘河综合扶贫开发治理项目,并确定为2017年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为确保项目稳步推进,他们成立项目管理处,抽调8名干部专职办公,统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后筹措4850万元资金,积极实施甘河沿线道路硬化、河堤加固、人行栈道修建、河堤仿古护栏安装,并动用大型机械深挖河道1.2米,清理甘河河道淤泥杂物8万多立方米,在河道底层铺设雨污管网,修建排污管道,彻底解决污水排放问题。
  同时,为进一步打造甘河两岸宜居、宜业、宜人的优美环境,他们还大力实施清洁工程,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动员教育群众开展村民自治,为各个村组配备大型垃圾车,聘请专业保洁员,定期开展保洁,还积极实施了通村通组入户道路硬化、土坯房改造等工程,让农村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
  洛南县甘河综合扶贫开发治理项目,自2016年9月启动施工以来,目前已全面完成道路硬化和雨污管网铺设9.03公里、修筑堤防5.46公里、修建人行栈道2.73公里。该项目的建成,彻底解决了甘河沿线群众出行问题,彻底扭转甘河脏乱现象,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存环境,畅通了群众致富的通道。
  “现在路通了,环境好了,出门双脚不沾泥,出行非常方便,以前出租车都不愿意进来,现在3分钟送到门口。”谈起这条路带来的“福利”,周村六组的周希梦老人赞不绝口。
  “以前散步我们从不到这里来,现在道路通畅,环境优美,我们经常在这里晨练散步,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放松了心情。”正在散步的市民李先生感慨的说。
  “以前家里种的药材、农作物很难运出去,药贩子更不愿意上门。现在路通了,环境变美了,今年我打算再种3亩黄芩、1亩丹参,争取早日脱贫致富。”窑底村七组的宋志良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像宋志良这样,依靠药材、蔬菜、发展核桃产业的种植户在甘河沿线有500多户。要致富、先修路,这条路的修通,真真正正解决了这些渴望致富群众的重要瓶颈,打通了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既修通了群众的“致富路”,又成了干群的“连心路”。
  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谋一方富,道路的延伸正在演奏着一曲奋进的小康之歌。下一步,洛南县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狠抓甘河沿岸治理,环境卫生整治,加快道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景观节点打造,逐步将这里打造成“休闲、观光、体验、生态”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带领群众真正走上幸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