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风雨过后见彩虹
通讯员 明婷玉 特约记者 孙传卿
文章字数:1085
  在邻居眼中,她热情坚强、贤惠淑德;在子女眼中,她坚韧不拔、勤俭持家;在父母眼中,她吃苦耐劳、孝老爱亲。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扛起了家的希望,谱写了敢为人先、奋力脱贫的壮丽诗篇。她就是商南县湘河镇湘河村有名的产业大户张秀菊。
  张秀菊出生于农村家庭,从小便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丈夫结婚后,更是一心一意照顾家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凭借丈夫在供销社临时打工的微薄收入撑起整个家庭,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清苦但很平稳。
  2002年,湘河供销社倒闭,丈夫失了业,一家人的生计顿时没了着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看到黄姜行情不错,张秀菊决定和丈夫破釜沉舟、下足血本借钱,在富水镇王家楼村租60亩地经营起黄姜,请工人种植、施肥、锄草,实行精细化管理。带着一家老小在这里驻扎下了,看着黄姜一天天长大,马上就能见到效益,张秀菊心里乐开了花,盘算着给孩子添几件衣服、给丈夫买双新鞋。即使身体疲惫,她也充满了力量……
  好不容易过了五年,黄姜长成了,结果市场却不像之前那般火热了,从五年前的1.45元每斤跌到了白菜价0.1元每斤,挖出来卖的钱都不够请工人,更别提当初投资的15万元了。一夜间,张秀菊的头发白了、腰椎弯了,眼中的光彩与希望也暗淡了。这可怎么办?前前后后赔进去的40万元钱从哪里追回来呢?看着一家老小,本想一走了之的张秀菊只能坚强起来。期间,她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到无锡肥皂包装厂不分昼夜打了两年工,每个月省吃俭用留下700元钱还账、补贴家用。丈夫在家务农,尽量降低生活成本,就这样勉强度日。
  2015年底,根据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张秀菊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张秀菊从银行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计划发展借袋还菇产业。了解到这个是企业帮扶、政府支持,基本没有风险,再加上投资金额不大,张秀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了两万袋香菇。一家人起早贪黑,到了年底,没想到香菇长势不错,还赚了不少,这让张秀菊信心倍增。2017年,张秀菊继续种植香菇两万袋,带领一家人共同照料,在包扶干部的鼓励下,她又养起了22头生猪,更是精心饲养,防疫保健一样不落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香菇和生猪都丰收了,一年赚了3万多元,村上结合产业补助政策,给她支持了5000元,这使张秀菊的脸上恢复了生机。
  看到张秀菊一家人依然住在“风雨飘摇”的土房子里,湘河村结合移民搬迁脱贫政策,帮助他们在县城火车站争取了一套移民安置房。拿到合同的那一刻,张秀菊潸然泪下,她哭着说:“我做梦都没想到会有好房子住,谢谢政府这么帮助我,我们一家真的感激不尽啊!”
  如今,尝到甜头的张秀菊准备把香菇种植规模扩大到3万袋,养猪30头,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摆脱贫困、改善生活、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