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90后养蜂人的“甜蜜”事业
刘春荣 彭小平
文章字数:1270
   
  “我儿子今年靠养蜂就毛收入八万多元,谁要是不信就到我家养蜂场去看看么!”丹凤县中蜂养殖产业现场会上,养殖户甘调斌的父亲甘国军自豪地说。
  甘调斌今年26岁,家住武关镇坪安村北塬组。2015年夏,甘调斌大学毕业回到老家。父亲体弱多病,加上甘调斌上大学时欠的一些外债,家庭经济窘迫,被镇村列入2017年度在册贫困户,刚刚毕业的甘调斌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要面对债务的困扰,一度心情沮丧,他每天在门前的山上走走停停,整日整夜的思索,寻求致富之路。
  机遇偏爱有心人。去年正月,县中蜂养殖协会的工作人员来到村上开展中蜂养殖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别人都认为养蜂技术难掌握、易失败,不愿用心听,甘调斌埋头认真做笔记,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打破砂锅问到底,快速掌握了养蜂技术。
  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亲戚朋友借钱,购买了政府扶贫投放的30箱中华蜂开始发展产业。任何事情都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尽管甘调斌在理论上掌握了中蜂养殖技术,但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比如使用过的空箱通过熏蒸法消毒是否能用,蜜蜂繁殖的最佳巢内温度是34℃至35℃,但盛夏季节温度往往要偏高一些,怎么降温以及如何解除“分蜂热”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把蜂养好,他严格按照培训班所学的知识,按照技术人员讲的新式蜂箱养法的要求做,每箱根据蜂的群势随时加减巢脾。春繁和秋繁季节及时进行封箱内外保温,每脾间距调整至8mm,夏季保持巢脾间距1cm,冬季为了便于蜜蜂充分结团取暖,将巢脾调整到1.2-1.5cm。并且一年四季保持“蜂多于脾”。到春繁秋繁时节,为了促使蜂王多产卵,他还在网上购花粉浆喂工蜂,使工蜂吃了花粉浆后多吐蜂王浆,确保蜂王吃好吃足优质蜂王浆以便刺激蜂王多产卵,考虑到外出采蜜工蜂的安全问题,他投资300多元买回巢虫诱捕器和巢虫清木片,专门用于诱捕和扼杀蜂箱内危害蜜蜂安全的巢虫。
  为了给蜜蜂提供更加充足的花源,甘调斌在蜂场周围种植油菜、芝麻、荞麦、枣树,并购买油菜种子免费发给本村村民种植,在盛花期可采蜜采粉,籽可榨油,药材成熟摘下可入药用,能增加双重收入,村民收回的油菜籽归自己所有,实现了“互利共赢”。
  养蜂技术掌握了,蜂蜜质量上乘,但甘调斌住在大山深处,怎么才能使这些蜂蜜变成钱呢?他充分发挥年轻人熟悉互联网的优势,在网上申请开网店,利用电商平台把蜂蜜销于江苏、上海、广州等地。甘调斌说,他去年通过电商平台售蜂蜜300多公斤,每公斤150元,合计4.5万元。另外,他还将分蜂出来的30箱蜂售往周边镇及山阳县,每箱平均1200元,共计3.6万元。由于他业务熟练,服务周到,政府授予他“优秀中蜂饲养指导员”称号,并奖励现金2万元,2017年总收入10.1万元。
  “一人致富不是富,大伙富了才叫真富。”甘调斌一边精心饲养蜜蜂,一边把自己通过实践积累的养蜂技术传授给周围的蜂农,他买了新式榨蜜机后,毫无保留的将新式榨蜜机的使用方法教给乡亲,经过他的传授,四五十户蜂农的技术大大提高,去年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冬去春来,面对漫山遍野盛开的各类山花,甘调斌信心满满的说,今年他准备将养蜂规模扩大到60箱,力争年纯收入超过6万元。同时再加大宣传,带动更多的乡邻都来他这里学习养蜂技术,共同走上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