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抱团取暖靠支部 依托青山好致富
雷超锋 余波
文章字数:1753
  “小核桃也能做成大产业,这还多亏了咱村党支部牵头搞的‘三变’改革啊!”商州区杨峪河镇任家村十二组贫困户王撑柱高兴地说道。
  支部“领航”,心系群众谋富路。杨峪河镇任家村辖12个村民小组,520户1605人,山大沟深、人居分散、自然资源匮乏,加之集体经济薄弱、环境脏乱差、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导致大量外流务工群体对村子的发展失去了信心,一度让支部班子很没“面子”。面对口袋没银子、产业没底子的现状,想把党员组织起来都难。换届后的支部班子围绕如何打开全村发展这个“死结”,把会开到了群众庭院里。大家一致认为要发展还得从养活我们的山山水水这个“根”“本”上找路子。支部党员说干就干,摸底统计后发现适生的核桃占据了产业榜首,不仅具备一定基础,而且市场形势看好。同时,村党支部班子也深知,“小打小闹”是做不大的,要发展就得连片化、规模化种植。为了动员群众把“四荒”利用起来,村党支部挨家挨户发动,并牵头成立五龙山核桃专业合作社,降低门槛吸纳贫困群众以荒坡、林地入股,实行村社合股联营,把贫困户与合作社捆绑在一起。懂技术的村干部主动到田间地头向群众传授嫁接技术,科管后的效益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面积也由200亩扩大到了1600亩,一大批入股群众学会了科管技术。
  集体“做媒”,多元经营兴产业。规模上去了,合作社又开始思考如何实现“1+1>2”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标准化,采取多元经营、内引外联的方式,向市林业科工贸公司和西安双诚科技公司先后流转2个组630多亩核桃林,参与流转的群众除领取每亩每年1000元的流转费外,还可入园从事嫁接、除草等务工赚取工资,仅流转当年年收入超过1万元的就有20多户,实现了“一个地块三份收益。”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王建行还带领20多名有嫁接手艺的群众到汉中、甘肃辉县等地改造低产核桃林,所需的嫁接枝条也一并高价销售给了外地。为提高核桃产品附加值,合作社外出参观学习,引进开发核桃产品,先后投资29万多元,建成五龙山核桃加工厂,研发出猕猴桃罐夹核桃、山楂夹核桃、柿饼夹核桃等新产品,申请到注册商标和QS认证,打入西安销售市场,并同步走农淘电商销售,从而实现产、加、研、销一条龙。
  党员“带路”,各显身手帮民富。“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之前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发展核桃,现在群众找上门主动申请入社,这不仅反映出群众迫切的致富愿望,也折射出村级党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增强。正如村党支部书记任高敏所说:“要让群众信任咱,就得我们带头干。”现如今,1600亩核桃园科管有序进行,合作社入社会员逐年增加,70多户贫困户脱贫稳步推进,培养嫁接、修剪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0多人,吸引外出务工群众30多人返乡创业。该村党支部坚持推行“两建两带”工作模式,不断延伸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触角,成立产业党小组2个,将党员的示范带动量化到每名党员身上,党员个人承诺践诺、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已经成为检验合格党员的“晴雨表”。
  群众“抱团”,聚力发展奔小康。“只要支部喊句话,我们老百姓就跟着走!”这是尝到甜头的党员群众的心声。在推动“三变”进程中,该村始终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把闲置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单打独斗的群众组织起来,抱起团来搞产业,通过核桃收购分级包装打入市场,社员盈利分红不断提高,全年人均增收3500元,群众得到实惠,村集体有了积累,村党组织说话也更有分量,组织生活越来越有吸引力,第一书记、产业大户、种植专家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前来讲党课、教技能,党员和群众聚在一起想点子、找路子、谈致富。正是基于村党支部的大智慧,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取得三方共赢,实现村集体与村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以前群众都争着往外跑,殊不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光要带着群众脱贫致富,还要带着他们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任高敏满怀信心地说。
  现如今,该村正在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70平方米的村委会活动室、4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2.3公里的通组路、7公里的产业路已相继建成,河道的扩宽、堤坝的加固、美化,民房的统一整饰,都纳入了村党支部规划的“大盘子”里,下一步进击的目标是以千亩核桃园和南秦水库为内核,建设商洛市首个集休闲、旅游、康养为一体的核桃产业示范园,吸引外出群众都回来在家门口发展经营。目前陕西省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已落户,前期工作规划正在稳步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