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人间沉重须轻放
——读《流涛散文集》
文章字数:1518
  陈年喜
  流涛(刘涛)是个有趣好玩的人。
  这不仅表现在他日常生活人事的种种行止里,也表现在他二十四万字散文集的篇章里。那种自然,那种冲淡,那种温暖,那些人世悲欢……如溪水流淌,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每读一次,感受都有不同。有时读到人物气色,有时读到文字的韵味,有时候读到风物之异之美。那些人事、风雨、生命划痕、生死与悲欣,如一件件民间的物件,摆在那里。
  曾记得某评论家有一段话:“散文可以风云,可以风月,但无论如何,文化精神,生命情怀,是作品的基石、枢纽、也是文心,缺了这些,将了无生气,面目可憎。”其实这也应该是所有文学艺术的内在要求,是文本的分内事情。但所有这些,只有建立于真实之上,才可以实现完成。这真实,当然包括了字里字外的所有元素。流涛散文体现了文学一个重要的根本——及物性。不虚蹈,不天马行空,不炫技卖弄,切近而笃实。
  《戏里戏外》讲述的是关于演戏与看戏的故事,台上与台下,戏里与戏外,真与假,丑与美,童年与中年,时代与云雨。流涛带着一双观察记录的眼睛,在故事里,在人物中,在时间的跌宕流淌之间穿行,努力靠近和还原真情和真相。流涛的散文有着个人的独特的时间和空间,那既是心理的也是物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山河与片场。他努力地在避开着大众的流行的文化、价值判断。他一定知道,在写作中,当个人的主体意识被社会集体意识所招降替代,散文就失掉了自由度、真实性。由此,他将文本放置在原初的真实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时,也让命运、生活、艺术获得了活鲜和真实。纵观全集,《戏里戏外》是这样,《票时代》是,《飞机的故事》《我的高考》更是。
  《那些卑微的人和让人纠结的事》是悲伤的,人物际遇和命运卑微而惨淡,但他写得隐忍而节制。生活与岁月是深重的,但也是美的。绝望里有希望,黯淡里有温度。
  游记在流涛散文集里占据了很大的篇什,这让我担心又惊异。担心是因为游记的名篇佳构多如烟霞,数量与质格早已遮前蔽后,在这条路上再行走,无疑是冒险的。惊异,是因为我从他的文本中读出了独特质地与别样的丰富。那就是,他在别处的地理上看见了自己的家园,在别样的民生里找到了个人的命运,在不断嬗变的生活现场品鉴到了人间那些亘古的色彩和味道。
  我特别惊喜的是,流涛在不断的行走中,总能在地理风景和物事的背后与缝隙里发现些什么,在《陕北掠影》里,在残缺的古长城下,他既看见了战争的残酷,也发现了人性的坚韧与宽阔。它们赋形于腰鼓、信天游在天空永远回荡、传远;在《水乡乌镇》里,他独行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街巷里穿行,历史与现实交错,流水与巷陌对言。“那些形形色色的物具,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读流涛的旅游散文,你只需像一位看客,跟随着他行走。世界五光十色,乱花迷眼,流涛替你遮挡过滤掉了那些虚浮的部分,但它依然是完整的,并不碎裂。大地之容,众生之相,历史的秘密,处处升腾的烟火,那样从容而可触。如果说汪曾祺的散文是一本冲淡的笔记,绘描了吃穿住行的烟火水墨,流涛的散文则是一场历史与现实天空下的众生工笔粉彩。它们相通又有分野。毕竟,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转移。
  关于语言,关于意象意境,一直有着隔与不隔的理论。流涛的散文语言是通透的。它少有铺陈,近似白描,有方言口语的影子,活脱里挟带着幽默。语言即生活。这样的语言最大程度地保持了生活的原味和原貌。用克罗奇的理论,即“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这一方面是作者才华所在,另一方面,得益于商州这片秦楚之野的独特思维和方言形式。商洛这片地理,庞大而复杂,关于历史流序,关于思维,关于语言,有许多话可说,幸在,流涛的散文有了呈现。
  卓别林说,我是个严肃的人。受过高等教育,半生风雨,阅尽世事沧桑的流涛何尝不是。人间沉重,他不过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而已。因为,在他,态度即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