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手工班”帮残疾人打开一扇窗
本报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854

   
  4月18日,在商南县残疾人培训基地的教室里,56名残疾人围坐在一起,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自己动用丝网编出一个简单的形状,他们的脸上,无一不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靠双手养活自己的向往。
  清油河镇村民李宗权是这次培训中的一名学员,前几日,村上干部告诉他说县残联要搞一个为期15天的手工制作技能培训,这期间学费、食宿费、教材费全免,听到政策这么好,李宗权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15年前,李宗权不慎摔坏了一条腿,在这之前,他的儿子也被查出患有股骨头坏死,一家有两个人都是残疾,对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老师教得很好,解释得清清楚楚,我虽然年纪大也都能听懂。”李宗权说,过几天,想再换儿子来学一学,等学会了,父子俩在家都能做一些手工艺品卖钱,也能给国家减轻点负担。“这次培训对我来说就是一次重生,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学到东西,能活出自己的精彩,真的特别感谢残联能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28岁的女孩苏金玲动情地说。12岁那年,苏金玲在一次高烧中烧坏了腰、腿部的神经,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走路无力,上台阶非常困难,不能长久的站立,疾病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学习,小学还未毕业她就退学了。10多年来,苏金玲一直呆在家里,基本的生活都要依靠父母,长时间的封闭让她感到苦闷,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完全地失去了自信。“我特别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课堂上,老师不仅教我们做手工,还会做一些心理辅导,让我感觉收获很大。”苏金玲感动地说,因为身体不便,老师还专门找了一个人照顾她,给她端饭,扶她下楼、上厕所等,对她非常关心,非常有耐心,比家人都要周到。
  县残联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培训主要针对在就业年龄段、生活能够自理且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及零就业家庭重度残疾人的直系亲属,学习的内容是用网花、串珠等做一些手工艺品,学员学成后,残联会根据实际情况推荐他们去就近的企业就业,或者帮忙联系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使学员的作品有销路、有去处。除此之外,县残联还会不定期开办诸如按摩、办公自动化等实用技术培训,逐步提升该县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