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谋”“带”“抓”“兴”
柞水壮大特色产业激发脱贫动力
文章字数:836
  本报讯(周雯)今年以来,为给贫困群众长远发展增动力、添活力、长后劲,柞水注重因村制宜、因户择业、因人施策,输血造血相结合、授鱼授渔共融入,抓住“牛鼻子”、善啃“硬骨头”,持续在产业扶贫上发力,打造特色产业全覆盖,为“强村富民”铺就一条可持续创收之路。
  立足资源谋产业。结合各村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围绕产业全覆盖,按照“长远产业一主两优、短平快项目多点支撑”和“一村一品一主体”思路,将脱贫产业优先布局到贫困村、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布局到深度贫困村或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实施木耳产业“1153工程”,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乐集群和乡村旅游服务业,发展林菌、林药、林养等立体高效“林下经济”20万亩。
  培育龙头带产业。采取“一个龙头企业带一个村、一个村建一个产业基地、每村至少培育1家市场经营主体”办法,以旅投、扶投等4家国有企业和1家非公企业为主导,建成5条木耳菌包生产线,栽植木耳菌包5580万袋;引导扶持盘龙、欧珂等32家龙头企业,带动“核桃+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发展;培育经营主体263个,建设乡村游、花卉等专业村13个,实现8046户贫困家庭每户均有1个长远产业项目。
  利益联结抓产业。建立“三资”股份利益联结机制,7341户贫困户由农民变为股东,今年贫困户可实现分红收益1052万元;建立产业订单利益联结机制,与4280户贫困群众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可获收益1500万元;建立劳务用工联结机制,与1840名贫困人口签订务工合同,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采取产业领养、“借袋还耳”等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户4827户;旅游“四联”模式带动贫困户1589户,实现贫困群众和经营主体联股联利联心。
  提升质量兴产业。成立了木耳研发中心、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建设农村淘宝工作站35个,构建从研发端到销售端的链式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农高会”、农产品电商等交易平台,拓宽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渠道,举办“木耳节”“乡村旅游节”等农业品牌推广活动,打造“柞水木耳”“老作坊”等特色农产品品牌,让贫困群众享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