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两个“父亲”一个家
本报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1443
   
  近日,一位热心读者向本报反映:山阳县有一名叫周桂芳的下岗女工,多年来悉心照料年迈的公公和寡居的叔父,让周围的邻居都误以为他们之间是父女关系。这位读者说,他也是无意中得知了她的故事,深受感动,希望媒体采访报道,把这种正能量弘扬出去。
  6月7日,记者来到周桂芳家里,偌大的房间收拾的一尘不染,90岁的公公邱义智与72岁的叔父周三群穿戴整洁,精神矍铄,一点都不像这个年纪的老人。在与这一家人的交谈中,周桂芳孝老爱亲的形象逐渐清晰。
  公公: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儿媳
  1994年,周桂芳才订完婚,公公邱义智就出了车祸,膝盖、骨盆损伤严重,住院时,婆婆就开始熬煎:老家在高坝镇凉水井村,吃水要去百米远的井里担水,买东西也要去镇上,生活十分不便,这回多了一个病人,回去了可咋办?那会,周桂芳在县制药厂上班,有一个单人宿舍,她不忍心婆婆为难,便决定让出自己的宿舍,把公公接来养伤。“厂长本来不同意厂外人员住进来,但一想到孝心可敬,就默认了。”周桂芳说,公婆在自己宿舍呆了2个月,等伤差不多好了才回到老家。1997年春,在周桂芳的劝说下,公婆将老家的土房子卖掉来城里和他们一起生活。5年后,婆婆病逝,周桂芳承担起了照顾公公的义务。公公不吃辣,每次做饭周桂芳都会单独给他开小灶,公公耳背,吃饭时周桂芳就把饭碗端到公公手上,“我爸在那年的车祸中落下了病根,不能弯腰,这几年,都是我给他洗头洗脚、剪指甲。”周桂芳说,公公脚上长鸡眼,每次都要连续七八天给他用热水泡脚,贴鸡眼膏。
  “我爸还有脑梗,有时洗澡时间长了就要在外面敲敲门,等他应声了才放心。”周桂芳告诉记者,公公平时生活很规律,早睡早起,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体育频道,经常边看边用笔记下来,非常认真。周桂芳的大姑姐邱安安说:“我弟妹做得比我们这些子女都要好,父亲住院期间,总是她陪护的多,接大小便这些事都能做到,20多年了,不是一天两天,真的非常难得。”
  叔父:桂芳就跟我的亲女子一样
  从小,周桂芳就和叔父周三群很亲。叔父在两岭镇马炉村的沟垴上住着,手机信号都收不到,偏远的大山、贫穷的家境耽误了叔父的婚事,至今他都未能成家。寡居的叔父让周桂芳十分牵挂,以前,叔父过生日她都尽量赶回去,实在回不去,就买些肉、菜托班车捎回去。平时,叔父也喜欢进城来侄女家呆一阵子,等收庄稼时再回去。
  2012年的一天,周桂芳接到村里人的电话,说叔父喝酒喝多了,滚在地上没人管,周桂芳非常操心,想着叔父年纪逐渐大了,心脏、肺上都不好,一个人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和家里人商量了之后,周桂芳把叔父叫了过来,从此,家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在周桂芳的精心照料下,叔父的身体和心情都比以前好了很多,再回村里时,乡邻们都说他的脸色红润了,看着更健康了。
  周三群告诉记者,村上还有几个像他一样一辈子没成家的人,比起他们,自己要幸福多了,吃住有人管,人多也不觉得寂寞。他喃喃地说:“侄女就跟亲女子一样,特别感谢娃的照顾。”周桂芳的丈夫在乡镇上班,家里的开销全靠这点工资支撑,物质压力也很大,但在吃的方面,周桂芳从不吝惜,总是变着花样做饭,保障老人的营养能跟上。两个老人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周桂芳便买来理发用具,学习了基础的理发手艺,每隔一两个月,就给老人理一次发。老人的衣物也总是及时清洗,叠好放在床边。
  虽然家里人口多,但这一大家子总是其乐融融,周桂芳的小儿子特别喜欢两个爷爷,晚上还吵着要和爷爷睡。问到周桂芳经营家庭的秘诀时,她笑着说,自己在小事上从不计较,有矛盾了当面说,过了也不记。“总之,就是要会换位思考,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