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赵川红色小镇展新颜
周银祥 李金
文章字数:2876



    6月,是赵川最美的季节。前坡岭上,以当年革命战斗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项目已通过省项目审批,进入国家红色旅游二级名库。滔河岸边,一个个依山傍水、坐落有致的移民小区和特色农庄,都沉浸在百花盛开的清香中。生活在赵川镇的人们,在这样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中,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位于商南县南部边陲秦鄂交界的赵川镇是全国重点镇,滔河穿境而过,面积315.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98个村民小组,18076人。当年,李先念、贺龙、程子华、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记录着1946年十五旅四十五团团长汪世才带领战士在前坡岭一带和国民党王牌军胡宗南的赵锡田部激战16个小时的成功阻击战。纪念着战斗中汪团长及400多名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将士。如今,前坡岭已成为商洛红色旅游的一面旗帜,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赵川,这个秦鄂交界的红色小镇,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以城镇建设、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为抓手,实现从穷乡僻壤到乡村振兴的美丽“蝶变”。
  走进赵川,你就融入了一个温馨的家园。乡间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清新,大山逶迤绵亘的粗犷豪迈,在这里和谐交融。老炮楼、花门楼、前坡岭、陈家大院、黄龙古寨、玉皇顶书写着远古的故事和美丽传说。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美丽乡村和文明家园”建设,万亩板栗基地、千亩核桃基地、千亩油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莲鱼共养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正蓬勃兴起,农舍小院点缀在红花绿树中,美不胜收!
  基础牢——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庭院花草吐芬芳,水泥道路进村庄,晚上路灯亮堂堂,田园药材十里香,特色民居依山傍,广场起舞精神爽。”这是当地流行的一段顺口溜,也是对赵川新貌的真实写照。
  赵川镇在抓发展上,他们加大力度强基础,扎牢发展根基,实现要面子好更要里子好的良性发展态势。他们投资1060万元,建设了陕南移民三期工程;投资380万元,修建了移民小区大桥、前坡岭景观工程;投资750万元,完善了前川、后川移民小区排水、排污工程;投资810万元,完善了滔河大道硬化、绿化工程,汉白玉栏杆1360米和路灯140盏安装到位;以“美化、亮化、净化、硬化”为重点的核心建设初显成效,使小镇面貌焕然一新;一批标准化酒店和商务宾馆相继建成营业;先后在11个村(社区)分别投资5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共建便民桥165座,公路155.75公里。11个村(社区)全部开通通村路、通组路、入户路、联户路,并修整为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状况,方便了群众出行,也大大完善了城镇功能,提升了集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基础设施的完善,让群众直接感受到了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大大改观。
  环境美——村民生活习惯大改变
  “以前,公路边、乡间小路旁到处都是垃圾,特别是白色塑料袋,村民们买了东西后随手乱扔;屋前房后乱堆杂物,鸡屎鸭屎遍地都是。更为常见的,是村民之间经常为一些小事闹矛盾,三天两头请镇村干部去调解。”腰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正来感受颇深地说道。他说,如今通过环境整治,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镇村干部的大力宣传和带头下,村民自觉清理了屋前房后乱堆的杂物,乱扔垃圾的现象普遍减少。部分村民看到路边有垃圾还会主动捡到垃圾箱里。喂养的家禽也能自觉地圈养起来,村民之间相处也更加和谐,呈现出一个干净、整洁、文明的新农村面貌。
  赵川镇紧紧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卫生城镇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确保了镇域环境整洁、井然有序。
  他们加强宣传,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会议、远程教育、印发传单、出动宣传车、刷写宣传标语等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群众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参与率和知晓率达100%。
  加大投入,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全镇共配备垃圾托运收集箱30个,移动式垃圾箱100个;出资3000元为各村购置了一批环卫手推车、铁锨、扫帚等必备环卫工具;投资38万元,新建10立方米沼气池19个,配备拉粪车6辆;投资85.3万元在前川、马蹄沟、石堰河、魏家台、寇家村新建5个垃圾填埋场,修建垃圾堆放场道路2.45公里;投资14万元在人口密集村庄修建简易垃圾池120个;投资72万元对赵川境内的8条67公里流域进行专项治理,同时,各村(社区)在人员集中的地方修建了垃圾池,使群众生活垃圾有了固定的投放地点;各村(社区)集中党员、护林员、养路工、公益性岗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定期清理村上公共区域垃圾,确保了河道、公共道路干净整洁。根据贫困户不同情况和差异化诉求,结合公共服务、村容村貌改善、“两不愁三保障”等要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目前,改灶、改厕、改圈、改房、贫困户危房改造等“五改”建设项目,入户路、连户路、庭院硬化美化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全镇贫困户危房改造共498户1058人,总面积21160平方米,全镇的贫困人口都有了安全住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美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彻底发生了改变,讲文明、爱卫生的人多了,清洁自己家园的人多了,整个村容村貌也变得越来越清洁、卫生了。
  扶贫精准——群众致富的信心更足
  2016年3月,随着全县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打响,赵川镇干部群众立即投入到了脱贫攻坚战中。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该镇按照“小而精”“特而强”的标准,确立了“菌、茶、果、蜜、中药材、生态养殖”为核心的六大支撑产业,动员支部党员牵头、合作社和协会帮扶,已建成长青食用菌种植基地,年发展50万袋袋料黑木耳;新种植茶园180亩、科管茶园1000亩,嫁接优质核桃基地与药用牡丹套种1800亩,新建水果采摘园230亩,建成百亩莲鱼共养基地120亩,新发展白芨、苍术、丹参等中药材1350亩,发展连翘基地4600亩,套种五味子100亩;新建秦川猪生态科技产业园,计划养殖母猪1200头,育肥猪3万头。依托老府湾村酒文化,发展集高粱玉米种植、苞谷酒酿造作坊及生猪、黄牛养殖为一体的黄龙台生态循环农业基地;与河南天正蜂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在全镇共养殖生态中华蜂330箱,目前正在筹划新建一处中华蜂驯养基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利用土地、资金入股等形式,运用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的“三变”方式将贫困户捆在产业链上,做到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建立适合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让全镇贫困户脱贫有了信心,致富增添了动力。
  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以前坡岭革命战斗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项目已通过省项目审批,进入国家红色旅游二级名库,成为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花门楼、陈家大院、老炮楼、小白河岩洞等革命遗址得到保护开发,被破坏的部分正在恢复,将串联起一个个旅游红丝带。
  以创建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充分发挥赵川独有的红色文化优势。按照“一轴三区”布局,以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目前,已建成入景道路6.4公里、游步道5000米,修建垃圾填埋场一座、旅游厕所2座。完成供排水管线4000米;桥涵两座,完成英雄桥桥桩基础工程;环境整治1万平方米;停车场、展陈场馆、管理用房等三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筹建。红色旅游累计投入资金1130万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必将成为秦鄂交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