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青棉沟村变了样
本报记者 肖云 李小龙
文章字数:1413

 
    7月20日,盛夏的阳光照耀在青棉沟的山林、沟岔上,散发出灼热而蓬勃的气息。商州公安分局民警驱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最后停在了村委会大院。“来啦!快进屋凉会儿!”村支书李福治热情地招呼着。两年来驻村帮扶,让他们和民警成了“亲戚”,民警为这里带来了信息、技术、政策扶持,朴实的村民将满腔感激表达在实际行动中。
  几年前,夜村镇青棉沟村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村庄,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村集体经济薄弱,全村384户1178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223人,是商州区偏远贫困村之一。2016年初,公安商州分局开始帮扶青棉沟村,一点一点挖掘其内生动力,使全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路是村民连接外界的纽带,要想走出去,必须得先修路。商州公安分局先后争取500多万元资金,其中分局直接投资经费26万元,用于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改造6.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硬化15.6公里通组连户路,民居环境综合整治201户。修建产业用水工程1处,人畜饮水工程6处,解决了81户243人饮水问题。同时,建成一个标准化卫生室和爱心超市,实施危房改造21户,易地搬迁15户。
  修路不是目的,让群众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才是根本。驻村工作队借着“三变”改革的东风,因地制宜建起村集体企业,将青棉沟村沉睡的资源盘活。建立香菇基地,74户贫困户每户认购5000袋,四年可分红1.3万元;建成176千瓦光伏发电站,73户贫困户各认购光伏3千瓦,四年可分红1.05万元;投资40多万元建成村机制木炭厂,今年开始对外承包经营,收入承包费4万元,其中两万元归入集体,两万元由贫困户分红;成立了村互助资金协会,目前30万元资金已到位,为9户群众发放资金10.6万元。
  与此同时,在各种扶贫政策的激励下,村民纷纷自发发展产业,种植香菇及苍术、天麻、猪苓等中药材,养殖飞鼠、猪、羊、鸡、蜂等,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除五保户之外,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
  村民李世民是产业脱贫的典型,终年的劳累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脊椎病,在床上躺了两年多,医生嘱咐他不能再干重活,否则有瘫痪的危险。生病前李世民是家里的顶梁柱,生病后家里一下子陷入困境,2014年被村上识别为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贷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种植了香菇、中药材,认购了光伏发电,还在城里给儿子买了一套移民搬迁房,政府补贴了5万元,现在李世民家已经脱了贫。
  “如今政策好的没话说,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李安正由衷地说。当年他家只有4间土房,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去年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他开始养殖飞鼠,最初养了20只,随着技术的成熟,加上政府的资金扶持,慢慢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已经养了150多只飞鼠。李安正还认购了村集体的光伏发电,一年能分红3000元。“村上为了照顾我,给我安排了个公益岗位,一个月500元的工资。”李安正说,如今家里收入增加了,心里不慌了,去年政府补贴了1万元,他们盖起了四间大房子,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刮风的天气了。
  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商州公安分局积极协调,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他们联系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秦公益、商洛爱心志愿协会,在村上开展以“关爱孤老,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捐赠活动,给180户发放米面油等物资。同时,联系腾讯大秦公益、陕西雨林古茶坊来村开展扶贫活动,给村上老人和留守儿童送来200副老花镜、米面油和7600元助学金,让更多的人关注青棉沟,关注贫困山区。
  青棉沟村支书李福治说道:“自从公安局驻村工作队来了后,他们用心、用情、用力,真帮实干,使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