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个贫困户的
励志故事
通讯员 明婷玉 特约记者 孙传卿
文章字数:1458
    在商南县湘河镇,有一批贫困户在政策扶持、干部关爱和社会帮助下,他们铆足干劲、奋发图强,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甘落后,也不想掉队。
  ◇罗成林平凡但不甘平庸
  在湘河镇湘河村大泉组,50多岁的罗成林,只要不是雷雨交加的天气,他便起早贪黑,上山巡逻每一处山林的安全,一旦发现有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之徒,立即予以制止,特别是在天气干燥的秋冬季节,他更是寝不安枕,生怕有人因上山祭祖等原因造成火灾,用行动守护着辖区的青山绿水。
  老罗的妻子曹荣英介绍说:“以前我们家穷得叮当响,家里孩子多、负担重,老罗身体也不好,日子过得熬煎的很,多亏现在的政策好,村上给我们评了个贫困户,又帮我们贷款搞产业,帮扶干部还给我家免费送了两头猪,又给我们在镇上弄了一套房子,遇上这样的好事情,我们不知道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这不,如今村上又给老罗安排了护林员的营生,每个月都有400块钱呢!”一旁的罗成林听着妻子的感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家老罗很负责,前两天去巡山不小心从山上滑下来,身上挂破多处,去医院花了好几百元,但他还是每天按时巡山,拦都拦不住!”妻子曹荣英直叹气。“那有啥嘛,村上这么信任我,我咋能不好好工作。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不能辜负人家的一片好意呀!”罗成林坚定地说道。
  ◇吴瑞阁百善孝为先
  俗话都说:“女子本柔,为母则刚。”这句话用在湘河村贫困户吴瑞阁的身上恰如其分。家人生病,她不离不弃;生活艰辛,她勇挑重担;困难面前,她迸发出了强大的毅力和韧性。
  吴瑞阁家住湘河镇湘河村南沟组,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吴瑞阁在家照顾老小,农村家庭虽不富裕但也温馨。可在2015年春天,丈夫王新军在工地上出了事,腰部受到重创,在医院休养了1年多,家里中断了生活来源,欠下了巨债。吴瑞阁含辛茹苦,精心照顾丈夫,顶着巨大的压力东拼西凑支付医药费,丈夫的伤情慢慢好转。祸不单行,2017年7月份,70多岁的婆婆突然动脉破裂、血流不止,紧急送到医院住了20多天。在这段日子里,吴瑞阁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将她从生死边缘拽了回来。
  在别人看来,吴瑞阁对待邻居热情大方,对待生活积极向上,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从来没有感叹过世事无常,一如既往地照顾行动不便的丈夫、70岁的婆婆和年纪尚幼的孙子,家里家外一把好手,默默地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湘河村支部书记吴成全评价说:“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女子,从嫁过来的那天起,便将孝老爱亲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黄建国奋斗才能脱贫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住湘河村的黄建国,为人老实本分、忠厚正直,妻子杜香莲勤劳质朴、贤良淑惠。可谁知大儿子却从小患病,夫妻俩费尽心思精心照料,孩子的病情却没太大改善。黄建国母亲70多岁,身体不好,家庭负担非常重。村上2011年为其办理了低保,但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状况,这一点生活补贴犹如杯水车薪。
  黄建国深知,要想改变贫困面貌,只有在外面多干苦工、多下苦力,别人嫌脏嫌累的活儿他二话不说直接上手,蹭破皮、磨出茧是常有的事。可是毕竟收入有限,家中陈旧的四间土木结构房屋一直没有得到修缮。考虑到黄建国家的特殊情况,2017年村里结合移民搬迁政策,在莲花街小区为其协调了一套集中安置房,这更坚定了黄建国奋发图强、早日脱贫的决心。2018年,他开动脑筋、灵活变通,趁着外面活儿不多的时候,在家养了两头猪,种了两亩白芨,由妻子在家照料。听到村里要成立中华蜂养殖合作社,他积极响应,率先养了15箱。家中的产业忙完之后,他便外出做外墙涂料的活计,一来二去,实现了长中短期产业全覆盖,奠定了脱贫致富的基础。
  黄建国自豪地说:“咱不怕穷,只要好好干,总会有过上好日子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