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十八般武艺助脱贫
——镇安县总工会扶贫工作纪实
文章字数:2626



  孙守雅 小松
  达仁镇双河村地处镇安县域西南边陲,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镇安县的深度贫困村。全村440户1388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466人。县总工会与双河村两委通力合作,使出浑身解数,亮出十八般武艺,用“精神扶贫”授人以渔,带动“物质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党建助力扶贫”“发展产业扶贫”,既帮农民富口袋,又帮农民富脑袋。
 “扶智扶志”有良方
  “帮财帮物不如帮技术,有了技术,贫困户就有了发家致富的资本。强化精准脱贫,帮扶措施是关键。为此,镇安县总工会驻村工作队自2015年以来,每月举办一次脱贫攻坚夜校大家谈活动,每次邀请1至3名帮扶干部、农技干部、脱贫能手上台讲课。到目前,双河村已成功举办35期,18名帮扶干部、农技专家谈感悟、谈收获、讲技术;68名贫困户谈自强、谈致富、谈脱贫;139名贫困户通过夜校学习自发干事创业,夜校成为贫困户及驻村干部的“充电室”“加油站”,也成为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带领群众脱“穷帽”的舞台。
  此外,为实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常态化、正规化,县总工会投资5.5万元,租赁装修四间房子,购置了书籍、课桌、电脑、打印机等设施,帮助村上建起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县总工会帮扶工作队将每周五定为工会干部和村两委成员进村入户帮扶日,上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贫困户拉家常、交朋友。同时,申请注册了“双河村干群微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激发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把村里低保户申请名单、贫困户核定、人大代表选举、惠民政策等通过小微信平台公布出去,既让大家了解村里的情况,又更加拉近了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还凝聚了人心。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强化扶智、扶志意识,目的是鼓励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我发展、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信心。”县总工会副主席、驻双河村第一书记孙小翔说。
  党建引领有保障
  帮扶单位到贫困村,往往首先思考的是经济发展问题,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镇安县总工会帮扶工作队来到双河村后,将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从未放松过。
  进驻双河村后,县总工会驻村工作队在近一个月的走访调研中,发现“不给力”的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村两委委员中,有的同志团结队伍能力差、担当意识差、带头作用差,和群众的密切程度差。这样的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又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驻村工作队便将“三会一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一生给党和人民留什么”的大讨论活动。一年多时间,村党组织和党员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45岁的张先龙是入党积极分子,如今他正在大力发展猪苓产业,走上一条“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致富之路。2016年他种植猪苓83窝,收入2.5万多元,带动陈进国、黄启平等3户贫困户种植猪苓110窝,户均收入7000多元。在张先龙的带动下,今年全村已有12户贫困户加入到种植猪苓的行列。
  2017年双河村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村上表彰奖励了54名致富带头人,其中党员致富带头人28名。这些党员致富带头人在中药材种植、兴桑养蚕、养羊养猪、养蜂务茶等产业发展上起到了先锋引领作用。
  “党建工作能出生产力,不抓好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就会后劲不足。党员和群众团结一心,发展经济才会形成合力。”双河村村委会主任张先成深有感触地说。
  环境改善有新貌
  要致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基础。为此,县总工会干部多方奔走,积极努力,实现了村民世世代代盼望已久的通路、通水、通电的幸福梦。
  2016年,县总工会争取资金87万元,新修高家坡通组公路5公里,拓展改造了金砖沟、易家岭的公路12公里;2017年秋季,争取资金20万元,启动新修通往双河村三组7.5公里的通组路一期工程;今年又争取项目资金210万元,正在新修通往三组的公路二期工程。同时,打通与邻村接壤的2.7公里“断头路”,在村公路主干道沿线安装太阳能路灯,投资24万元新建便民桥4座,投资12万元扩建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实施改水项目建设,将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厨房。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贫困户集中搬迁工程等,让全村89户贫困户搬进村上统一规划的居民点上,过上了饮水方便、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的幸福生活。持续脱贫有产业
  在产业发展上,驻村工作队和村上坚持走长短产业融合、特色产业突出的发展之路,使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
  “现在我晓得了,农民也要懂得科学,才能挣到更多的钱。魔芋地里还能套种玉米,这样就能实现庄稼和产业互补。”这是2016年8月27日,双河村贫困村民黄志乾在自家玉米地里发出的感慨。过去该村一些村民种植魔芋,只是知道在魔芋地里专种魔芋,玉米地里专种玉米,为了实现增收互补,县总工会驻村工作队请来专家,讲解魔芋地里套种玉米技术。2016年双河村按照这一模式种植魔芋700亩,当年就实现了增产增收,今年全村魔芋种植面积发展到1400多亩。
  同时,驻村工作队根据该村的气候、土壤、水源优势,大力扶持群众兴桑养蚕、林下养鸡、基地养蜂等产业项目,让产业撑起群众长效致富的一片天。
  2016年双河村养蚕140张,收入15.8万元;2018年全村仅养夏蚕160张,预计夏蚕收入就能突破50万元。全村累计桑园面积达到1711亩,户均3.9亩,已涌现出刘金洲、沈道胜、马玉祥等8户养蚕大户,户均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茶园面积在原有2200亩的基础上,三年间先后为该村投入资金23万元,新建茶园3480亩,目前全村户均12.9亩,人均4.1亩,茶叶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15年全村15户群众养蜂120箱,目前发展到85户1310箱。在这一“甜蜜的事业”上,县总工会出资11.5万元,扶持购买蜂源,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引导村民建养蜂基地,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双河村已有乐发奎、徐吉平等养蜂50箱以上、年收入4万多元的重点户5户,带动全村乃至周边百余户村民发展起养蜂产业。
  在传统产业上,发展核桃建园面积4500亩,板栗建园面积5200亩,养猪1200头,养殖白山羊850只,养鸡13200只,发展食用菌10万袋。
  几年来,县总工会累计投资80多万元,扶持群众建茶园、购蜂源、建标准化养蚕工厂,为群众兴产业、奔富路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产业发展了,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县总工会帮村上成立双茗茶叶、道胜蚕桑、金果仓核桃3个专业合作社,吸纳179名贫困村民加入合作社组织,将村里数十种优质农产品集成“打包”,注册“秦岭草帽哥”品牌商标,让农产品由传统的销售模式实现了网上销售。
  “现在基础设施改善了,致富产业兴起了,我们村的发展真是有希望了。”双河村群众赵永平感慨道:“有了县总工会的帮扶,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