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扶志扶智效果显不甘贫困勇向前
周 雷
文章字数:1171
  近日,镇安县庙沟镇五四村村委会收到了一件来自郑州市的包裹,村上干部不用打开就知道,一定又是在郑州务工的董少星寄来的崭新童装。因为,这已经是村上第二次收到这样的爱心包裹了。
  董少星是一组贫困户马正军的妻子,夫妻俩曾经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中的一员,他们“大屋漏雨盖小屋”的懒惰故事长期在村民间流传。现在“剧情”得到反转,夫妻俩不甘贫困落后,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典型:马正军一边在家养猪,一边在村平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生态护林员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董少星也前往郑州一家童装厂务工,家庭收入逐年增加,小康生活指日可待。这两批衣物就是董少星为了感谢“四支队伍”的帮扶,联系务工企业为村上贫困儿童捐赠的。
  到底是什么让马正军夫妻出现这样大的转变?市卫计局党政办主任、五四村第一书记何鹏超给了我们答案:“这都是‘四支队伍’致力于扶志扶智带来的成效!”
  原来,市卫计局和镇安县蚕桑站包扶五四村之初在走访中发现,导致一些群众贫困的原因除了交通条件落后、缺技术、缺资金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懒惰和依赖思想比较严重:种点粮食、吃个低保,没钱了就打点零工,混着过日子。
  为扭转这种局面,五四村“四支队伍”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精准帮扶的首要举措,大力实施“精神文化扶贫”。通过召开村民会、院落会等形式,“四支队伍”进组入户宣传政策,与群众谈心交心,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戒掉懒惰病;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宣扬“致富带头人”“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自强自立;通过党建引领,开展党员带富工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对贫困户实施“三带四联”,形成“党支部+贫困户+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路子;通过内联外请,引进社会力量开设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每季度开展蚕桑、食用菌、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致富能力;通过水、电、路、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两房”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通过制订“一约四会红十条”,实施改厕改圈等环境卫生整治,改变村民陈规陋习,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设立“红黑榜”,每月以民主评议的方式积分,由“爱心超市”兑现物品,营造良好民风……
  随着一条条务实举措的逐步实施,五四村的贫困群众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发展产业,怎样早日脱贫,怎样回馈社会,主动参与、主动脱贫氛围日益浓厚。贫困户廖景尚戒掉了赌博陋习,四处务工增收;贫困户谢大斌患矽肺三期,一度自暴自弃,在“四支队伍”的帮助下,他重拾生活信心,虽经多方努力而不治,但他临终之时决定将器官捐赠给西安交大一附院,以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报答感恩社会。
  在包扶单位和“四支队伍”扶志扶智的不懈努力下,五四村的贫困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树立了脱贫信心、找到了发展路子、增强了致富本领,混日子的懒人少了,奔小康的勤快人多了,脱贫致富的美梦眼看着就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