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城市最美的守护者
——记环卫工人张玉红
文章字数:1505


  文/图 见习记者 胡蝶
  “我们公厕共3个人,张玉红人比较实在,做事也踏实,和我们几个相处得很好。”前来换班的小史笑笑地对记者说。
  小史口中的同事张玉红今年48岁,在商州区环卫处通江西路公厕做保洁员。初见她,圆润的脸庞,一直微笑着,一副朴素心善的大妈模样,她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高一念完就没读书了。1988年参加工作,开始在企业里打工,企业倒闭之后就调到商州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原商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从事路面清扫保洁工作,2012年7月调整到商州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公厕管理所从事卫生保洁工作。她从事近20年一线保洁工作以来,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赢得了同事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先后被相关部门评为城市管理先进个人、商洛市“最美创卫人”、2018年第二季度“商洛好人”。
  因为爷爷奶奶共养育了9个子女,又是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条件不好,张玉红的童年生活就过得很艰苦,家里每次做稀糊汤的时候,多放一点儿玉米面爷爷都会骂奶奶。那时候张玉红年纪小不太记事,每次奶奶提起那段往事,都会失声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张玉红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经常帮家里人喂猪,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格外能吃苦。
  刚做环卫工那会,张玉红的工资很低,每月只有90多元,但她从未抱怨过,每天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脏,赢得了清扫路面两边商铺店员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荣誉证书。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脚勤、眼勤”的岗位宗旨,被疾驰而过的摩托蹭过腿,夏季暴雨时无处避雨,也没有轻易离岗,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人多与人少一个样,工作从不马虎,不拣轻怕重,不说三道四,脏活、累活抢着干。她常说:“怕吃苦就不要干环卫工作,出了力有力在,只要能为市民创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我就对得起这份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由于常年劳累,行走过多,张玉红的手脚膝关节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才被调整到了通江西路的公厕,但她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把工作做到极致。公厕保洁员的工作时间与一般人不同,分为早班和中班。早班要4:30起床,5:30与西片9个公厕的其他同事到文卫路集合,然后从6:00工作到11:00,再从下午4:30工作到晚上7:30,中班包括晚班,从上午11:00到下午4:30,再从晚上7:30工作到晚上11:00。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张玉红十分珍惜这份工作,2016年夏季,由于连续暴雨,街道积水成河,她所在的通江西路公厕,位于负一层,因雨水量大渗入地下,排水不及,粪便从蹲位溢出,地面污秽不堪,市民无法如厕。她没有向领导和同事打电话求助,立即挽起裤筒,抹起袖子,经过3个多小时的清理,整个厕所又恢复了干净整洁的原貌,但此时她衣服溅满了污垢,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事后她说:“这有什么?咱干的就是这工作。”
  2016年秋天,张玉红在下班途中捡到一个黑色钱包,按照身份证上的姓名和住址沿街逐户向各店铺打听,原来失主是在通江东路开洗车店的张某,失主拿到钱包激动得泪流满面,现场拿出200元要酬谢她,被她婉言谢绝。
  她像许许多多的环卫工人一样,热爱环卫工作,时刻想着如何把本职工作做的更好。入冬时,她从家里、附近商店里找来保温材料、胶带、剪刀,对公厕所有管道进行包裹,以防冻裂;公厕内的主要劳动工具——拖把,使用率高,磨损严重,消耗较大,她从家中拿来铁丝、钉子、钳子及时维修,延长使用时间,还利用废旧拖把杆和布条自制拖把;墙面屋顶、难打扫的蹲位等清洁死角,她自制打扫工具进行清理,想尽办法节省资源,减少浪费,物尽其用。
  张玉红说,她做这份工作,老公和女儿都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同事、领导待她像家人一样,因此她心无旁骛,能够把城市环境卫生搞好,在自己的小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就是她最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