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印象鹤城四十年
文章字数:1437
 本世纪初江滨公园初建(方立摄)
20世纪90年代商州城(孙中振摄)
2001年6月商州市城区(石祥民摄)
 改革开放初期的商县城(孙中振摄)
 改革开放初期商县城西背街年关景象 (孙中振 摄)
鹤城新貌(石祥民摄)
2017鹤城夜色(井商政摄)
 行政中心(石祥民摄)
2018丹鹤楼(王晓宁摄)
2017莲湖公园 (吴晓来 摄)

  文/记者 方立
  编前语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用新闻摄影展现商洛40年的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展示商洛人民新时代新风貌,由本报主办,市老摄影家协会和市老青协协办,开设《图说四十年——纪念改革开放商洛新闻摄影特别报道》栏目,采取新旧图片对比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欢迎新闻工作者、摄影爱好者、广大读者不吝赐稿。
  邮箱:fangli5959@126.com
  电话:23882512382859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那年秋我考入了商洛农校,第一次来到商县城,之后在这个城市学习、工作和生活,目睹了城市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
  商州城古时曾称上洛城、商州城等,新中国成立后称商县城,1988年6月改商县为县级商州市,州城又叫商州城。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人们又称其为商洛城。但有个别名一直没有变过,那就是“鹤城”,因城区坐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凤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称“鹤城”。40年前,鹤城虽是商洛市最大的县城,但其实并不大,大致东西走向,只有两条主街道,一条是老城区西街和东街,一条是与其平行东到体育场、西到商洛医院的北新街,在北新街中段有一个不大的广场,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连接了老街和北新街,再有一条很小的街就是东、西背街和团结路,城内多为巷子联通。那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城市商贸多以国营为主,粮票、布证等还在使用。所以国营食堂、东方红商店、工农兵商店是人们进城后经常光顾的地方。我们学校在距城30里的张村,周日一大早,同学们常会步行进城逛逛,买个二两粮票五分钱的白馍,边吃边返回学校。
  1981年我毕业分配到洛南工作,又很快被抽调参与陕西省和商洛地区寄生虫普查。那两年,一方面是农村联产责任制在推广,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是个体经济发展初期,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市场活跃,物资不再单一。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县为县级商州市。对于山区的商洛来说,城市是一个新鲜而又令人期待的改制,商州的城市居民因此成了市民。那时,商州市区人口增加到6万,城市建设力度加大了,主街向东西方向延伸、街巷不断拓宽,城市卫生明显改观。1989年,商洛日报复刊,我进入报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有机会拍摄鹤城的变化。那时的北新街有所延伸,东到商洛师专附近,西到石油公司油库,老城以南是待开发的菜地。到了90年代初,现在的名人街建立开发区,鹤城出现了第三条东西向的主要街道。之后地处团结路的老车站迁移到名人街与工农路丁字路口,这期间供销商城、北新街商城等成为重点项目开发并运营。
  2002年商洛成为地级市,此后鹤城进入建设“高速时代”。1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不断扩规模,强功能、提品质,把这座小城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旅游城市。2018年,我市全力推进“四城联创”工作,努力打造“秦岭最美旅游城市”品牌,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中心城市环城南线工程,西门户区、文卫路、工农路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相继启动,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现代化城市建设悄然推进,鹤城正在一点一滴地向现代化的文明大都市靠近。未来,随着城市框架的进一步拉大以及高铁的建成,鹤城不仅从人口和市区面积比40年前成倍增长,人们居住环境、生活条件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统筹策划: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