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无偿献血18年
——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张利国
文章字数:1361
  王桂林 杨延萍
  8月10日,原西北国棉二厂工人张利国再次来到市中心血站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一年多时间,这已是张利国在商洛第八次捐献血小板了。张利国坚持捐献血液18年,献血量达30800毫升。他曾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荣获“中国好人”“陕西好人”“咸阳好人”“社区好居民”等多项荣誉。获奖无数的他在60岁生日到来之际又悄悄签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张利国,祖籍商洛,1958年出生于咸阳市,原西北国棉二厂工人。他不善言谈,稳重务实。他的口头禅是:做好事,行善心,好人必将有好报。对于时隔18年之久的第一次无偿献血经历,他仍旧记忆犹新。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在2001年8月,献血前,他对无偿献血了解的并不多,而促使他参加无偿献血则是一次偶然。1994年下岗后的张利国为了养活家人,决定去广东打工,2001年回咸阳探亲,正好遇上咸阳市血源紧张,咸阳市中心血站临时在各小区设点,鼓励市民无偿献血。咨询后自己符合献血条件,就报了名,第一次献血还有点紧张,他只捐献了200毫升,献血后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回广东后,间隔半年,张利国又主动献了400毫升血液,这次献血后他感到自己特别轻松,精力更加充沛。随后,他翻阅了大量的献血资料,得知经常献血可以刺激血液代谢功能,使血液新陈代谢更快,利人又利己,并从血站了解到很多患者需要血液救治,他便暗暗下决心,把无偿献血坚持下来。
  18年来,张利国工作走过的地方很多,不管走到哪个地方,他首先打听当地的血站在哪里,广州、江苏、福建、新疆、北京等地,都留下他捐献血液的足迹。起初是按时捐献全血,近几年来,他又加入到捐献血小板的行列,每月至少捐献一次。2010年,多年在外打工的张利国因父亲年事已高,生活行动不便,家中无人照顾,他便回到咸阳,担负起照顾老父亲的重担。他在咸阳固定献血,如果因事去外地,他就在当地献血。为了献血,张利国养成不抽烟、尽量不喝酒的好习惯,并保证每天锻炼。张利国有40本来自不同省市不同血站的献血证。
  张利国是一位忠厚诚实的大孝子。因为父亲的思乡情结和执意要求,他把父亲送到了丹凤县的养老院。每年开春天气暖和就会带父亲来到商洛,到年关时就会把父亲接回咸阳过年。在来丹凤看望父亲时,他总会抽出时间来市中心血站捐献血液。一年多时间,他已经8次在商洛捐献血小板了。
  得知国家规定年满60岁将无法献血时,张利国报名签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他说:“我就是想以后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再为社会作点贡献。很早以前我就动了捐献遗体的心,只不过那会对器官捐献还不太了解,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还去过一些医学类院校参观,看到学生们对捐献者的遗体都很尊重,我就放心了,以后我不在了,能为医学再作点贡献,我肯定会高兴。”
  今年12月份张利国将年满60岁周岁,他仍旧坚持着无偿献血。他告诉我们很多人都问他献血图什么?他笑着说:“我献血不图什么,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能为社会作出大贡献,但献血是举手之劳,我能做到。我觉得一个人活着,就要多做善事、好事,这样活着也快乐、充实。我现在只有几个月的献血机会了,我一定会坚持献血到60岁。”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爱心之举,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的奉献,他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做着有意义的事情,他用爱心传递着社会正能量。生活中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张利国这样的爱心人士,我们的心中总会充满温暖和感动,我们的无偿献血事业才会健康持续发展。